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4的文章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6月13日(二)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3日(二)   這裡解釋一下「不淨」,不淨的意思就是說,人的身體有三十六種污染,你看,頭髮也是不淨污染的身體,汗毛也是不淨污染的身體,指甲也是不淨污染的身體,皮也是不淨污染的身體,膚也是不淨污染的身體,肌肉也是不淨污染的身體,筋絡也是不淨污染的身體,血液也是不淨污染之身體,骨頭、骨髓都是不淨污染的身體,牙齒、心臟、腎臟、肝臟、肺臟、脾臟、腸、膽、胃、生臟、熟臟、赤痰、白痰都是不淨污染的身體,更何況是小便、大便、涎、唾、脈、脂肪、膏、淚、垢、汗、腦、膜、眼屎等等,一個一個名稱說出來也沒關係,不說也行。   總之,一個人的身體裡面存在的構造,從每一個細胞開始都是一個不淨染污之身體,一個小乘修行人看待女性的身體就是這樣,所以這裡說到不淨的意思就是如此。   「此乃不淨無常等」,事實上原本就是一個不淨的身體、一個無常的身體,但是以平凡人來說的話,卻認為剛才所謂三十六種不淨形成的身體是清淨的、乾淨的,甚至吃下去也是可以的,怎麼接觸都是一個乾淨的身體,這是世間平凡的普通人想到女性的身體,就是這樣。   但是小乘修行至高無上的人,他修持著不淨觀,認為人的身體是發霉的、膿血的、口水的、大小便的一個不淨的樣子來看待,對不對?說到不淨的身體的原因是,小乘境界修行者看待女性身體的時候,他所看到的是三十六種不淨的樣子。   但是世間法的人認為人的身體都是清淨的,所以世間平凡的普通人認為女性的身體是清淨的,其實所想到的只是一種假相的、不正確的,這些都是不真的,認為是乾淨而已,這樣的稱號,事實上是不淨的樣子。世間平凡人認為是清淨的,小乘修行人則說是不淨的,這偈頌的意思就是這樣。  色法等等一切事實存在的樣子,真量上面展現出來的只是世間法取稱的一種稱號而已,一種認定而已,事實上真量上面、究竟上面、研究來看的話,都不是一個真實的樣子。如同世間平凡人物看待女性的身體是很乾淨、很圓滿、很美麗的樣子,但是小乘修行境界之人看待女性的時候,認為是三十六種不淨的形體,所以平凡人所想的一切都是不正確,因為小乘修行人認定女性是三十六種不淨之身體。   是或不是三十六種不淨之身體呢?我們之前講過《入菩薩行論》前面的部分,假如女性的身體是美麗的、圓滿的、乾淨的話,她吃進去的食物,再吐出來的時候,你會吃得下去嗎?這個時候你不會嘔吐嗎?她吐出來的東西,你還...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3日(一)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3日(一)  འཇིག་རྟེན་པ་ཡིས་དངོས་མཐོང་ཞིང།།  滅依世人見世物  ཡང་དག་ཉིད་དུའང་རྟོག་བྱེད་ཀྱི།།  真實之理所認定  སྒྱུ་མ་ལྟ་བུར་མིན་པས་འདིར།།  而非如幻般了知  རྣལ་འབྱོར་པ་དང་འཇིག་རྟེན་རྩོད།།  瑜伽士與世人諍  གཟུགས་སོགས་མངོན་སུམ་ཉིད་ཀྱང་ནི།།  色等真實示現亦  གྲགས་པས་ཡིན་གྱི་ཚད་མས་མིན།།  共取名稱非量矣  དེ་ནི་མི་གཙང་ལ་སོགས་ལ།།  此乃不淨無常等  གཙང་སོགས་གྲགས་པ་བཞིན་དུ་རྫུན།།  淨等稱響般不真   འཇིག་རྟེན་གཞུག་པའི་དོན་དུ་ནི།།  為導滅依人入門   མགོན་པོས་དངོས་བསྟན་དེ་ཉིད་དུ།།  怙主實演勝義言  དེ་དག་སྐད་ཅིག་མ་ཉིད་མིན།།  此些並非剎那間  ཀུན་རྫོབ་ཏུ་ཡང་འགལ་ཞེ་ན།།  世俗亦成相違矣  རྣལ་འབྱོར་ཀུན་རྫོབ་ཉེས་མེད་དེ།།  瑜伽認世俗無謬  འཇིག་རྟེན་ལ་ལྟོས་དེ་ཉིད་མཐོང།།  滅依者謂見真實  གཞན་དུ་བུད་མེད་མི་གཙང་བར།།  此外女性乃不淨  ངེས་རྟོགས་འཇིག་རྟེན་གྱིས་གནོད་འགྱུར།།  確悟滅依者能駁   滅依凡夫普通人的思惟裡認為色法等一切萬事萬物都是事實存在、堅定穩固的樣子成立的。而以中觀派駁斥者來說的話,悉全理解這個世界的色法都是虛幻與夢境般的成立,因此平凡一般人與中觀諦悟瑜伽士二者不同的地方是,一者執著真實,一者不執著,認為虛假般,這是兩者的差別。 昨天我們說到這裡,世間平凡人與中觀諦悟瑜伽二者之間的辯經。   這裡說到一個重點,並沒有說顯現不能顯現,我們看到一切色法,例如山、水、房子、車子等等,一切的顯現、人物的顯現,加上心裡感受的一切執著等等,不可以說都不能顯現。中觀派並沒有阻擋,也沒有要求顯現上是不能顯現,顯現上面就是顯現了,誰都不可以說不能顯,或說顯現就是不對,沒有這樣說的,中觀派從沒有這樣說。   顯現上有顯...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6月12日(七)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2日(七)  再說一遍,諦悟瑜伽士看到一切顯現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執著與一種固執的堅定穩固,不會這麼想的,諦悟瑜伽修行者會認為一切顯現如夢一樣、虛幻一樣。以世間平凡人來說的話,認為一切都是堅定穩固的、必須存在的,因此二者的差別在於存在與不存在、堅定穩固與沒有堅定穩固,而顯現則是兩者都同樣看得到的。   諦悟瑜伽的修行人看得到這個世界的顯現,平凡普通人也是看得到這個世界的顯現,但是執著的程度不一樣。平凡人執著一切顯現都是堅定的、穩固的存在,有這樣的感受。諦悟瑜伽修行者認為沒有堅定穩固的存在,如同前面所說的一樣。這就是諦悟瑜伽的修行者,駁斥平凡者的偈頌,我大概講一下。   我們可以這麼想,從色開始到成佛之間一切顯現的物體,為什麼不存在呢?世間平凡人可以想的。不存在的原因是,我們昨天也說了,這個世界空與不空之間也是無法成立這個灰塵。昨天說過的「嗡阿吽」一樣,這個世界是一個或多個,任何堅定的情況下,是無法成立的一個世界,我們做了這樣一個解釋。   釋迦牟尼佛在第一轉法輪宣講苦集滅道的時候,祂也是以世界存在的樣子來宣講的。原因是讓這個世界的所有眾生先聽到諸佛的正法、佛陀的正法,然後再一步一步慢慢地接近成佛的大境界裡,所以先教導讓眾生明白的道理。   就平凡普通人來說的話,認為去年的寶瓶或是上午的寶瓶和下午的寶瓶是一樣的;認為上午所看到的沙發和下午的沙發也是一樣的。其實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剎那之間,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看待長江也一樣,認為去年的長江和今年的長江是一樣的。平凡普通人的思惟很簡單,全都認為是同一個觀念而存在的。   就瑜伽士、修行成就者來說的話,他一看到沙發的時候,認為上午的沙發和下午的沙發是不一樣的,因為這只是相續之中存在而已,相續都會一直不停不停地改變,剎那剎那間的無常會碰得到的;看待長江也是如此,江河流下去的時候,剎那之間一直變化的,雖然看起來去年的長江和今年的長江是同樣的一種感覺,但是和世間平凡人看法的差別是知道去年的長江和今年的長江是不一樣的。   今天學到的重點是,我們要當母親的好女兒、好兒子,來到這個世界裡,要做好事、想好的念頭,不破壞任何事情,圓滿生活下去的過程裡,告訴自己:「我要知道情器世界的真相。」 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變成明燈的世界,而後三轉法輪宣講佛...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2日(六)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2日(六)  塵就是這個世界的源頭,整個地球都是塵無方分,有部、經部的修行者認為,最後究竟就是塵無方分,因此諦悟瑜伽的修行者,並沒有認同一種真正究竟的存在。可是世間平凡人卻不一樣,他們認為這個世界的一切物質等等都是堅定穩固、永恆存在的樣子。  然而以世間平凡者裡的科學家來說,並沒有認同這樣,科學家持續觀察、研究這個世界的時候,如同我前面所說一樣,發現這個世界最小的單位,是動盪不安、漂來漂去的。這些最小的單位都是一直一直無常,一直一直存在於變化之中。   剛才說到,做善或是動善的念頭、行善的一切,認為這些都不需要,這是不可能的,其實是非常需要的。因為我們現在還在夢境之中、無明幻想之中、分別念之中過日子,都是用粗部的二執相分別來感受一切,所以必須用做善來淨化惡,動好的念頭來淨化壞的念頭。   壞的念頭就是自己經常傷心或是悲傷,這是不好的;自己心中經常有恨心等等也是不好的,而淨化不好的念頭的方法就是佛法。  我們昨夜做夢的時候,夢中有一切快樂、也有一切痛苦、也有痛苦淨化、對治的方法,對治、淨化痛苦以後的快樂也有,夢境就是如此。同樣的,現在的我們在無明幻想裡,每天如同做夢一樣,所以需要用善來淨化惡,淨化惡以後,善就會增長,而後證悟成佛,這些都是需要的。   還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解釋,一位神通者坐在沙發上,旁邊有一個人睡著了,睡著的這個人做夢,夢中出現各式各樣恐怖可怕及快樂痛苦的夢境。坐在沙發上的神通者看得到對方的心,這是一個比喻,因為看得到對方的心,他想這個人做了這麼可怕的夢,應該把他叫醒比較好,於是坐在沙發上的神通者叫醒旁邊做惡夢的人,這樣對做夢的人有沒有好處呢?當然有好處,因為讓他從惡夢中甦醒了。 我們現在在這個世界上,從你的身體開始、從你的心識開始、從你的受用開始,以事實的真相來說的話,我特別強調以事實的真相來說,一切皆空、一切都是虛相之中存在、一切都是幻覺般,如昨日的夢一樣、夏天的彩虹一樣,無有精粹、無有精髓,事實上是不成立的。   事實上不成立與現世我們碰到幻覺裡的人,這幻覺就是幻覺。你看,尤其是自己看不順自己的人、自己沒有信心的人、自己破壞自己的人、或是煩惱很重的人、或是壓力很重的這些人,你跟他們說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如同昨日的夢一樣、夏天的彩虹一樣、一種虛相的幻覺,不要這麼痛苦。   如...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6月12日(五)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2日(五)  我們前面剛說完的這個比喻,娑婆世界的所有顯現,此生當中生滅之間的一切物質、一切問題與萬事萬物,如同夢一樣,聖人拿出這樣的比喻,讓世間平凡人也可以認同。 但是世間平凡的人拿不出來一個比喻,來說明世間的一切顯現、物體世界的顯現都是真實、堅定穩固的,這樣的比喻拿不出來,因此諦悟瑜伽的聖人,有部、經部也好;唯識派、中觀派也好,駁斥世間平凡人的時候,平凡人是無話可說的。因為比喻加上事實,當事實與比喻一如駁斥的時候,世間平凡者無法辯駁聖人或諦悟瑜伽士,世間庸凡者、平凡者一定要認輸的。  這個時候,世間平凡者可以反駁說,假如一切諸法都是虛幻、一切諸法都是不成立的、一切諸法都是夢境一樣的話,那麼為什麼還要行持布施、供養、修習忍辱等等這麼多的善事呢?這樣學習有什麼好處呢?因為你們說一切都是虛相般、夢境般,不是嗎?諦悟瑜伽的聖人,你們經常說一切是虛相般、夢境般,這個世界的事實若是如此的話,那麼為什麼要布施呢?為什麼要上供下施呢?為什麼要做善呢?不需要啊! 如同我們要買一匹由魔術裡變出來的馬一樣,買或不買都是沒用的;或是從電視裡變出來的一匹馬或黃金、美金,我認為要買,對於這樣不真實的一個東西買來買去,又有何好處呢?沒什麼結果的、沒什麼成就的、沒什麼成果的,所以夢境般、幻想般的人生裡,做善也沒用,布施等等一切善行都沒用的,世間平凡者會這麼說。   中觀派辯駁說,這是「為成果故未研察」。為了讓世間平凡人都能達成解脫成佛的境界,所以我們布施也要、供養也要、忍辱也要、勇敢也要、滿足也要,所有佛法裡面講到的觀念、所有佛法裡面講到的行持,都是需要的。為什麼呢?因為都是為了成佛。現在你還沒有了悟一切都是虛相般、虛幻般,為了成佛、為了成就,一切善念與一切善行都是不能停下來的。 意思就是說,輪迴與涅槃的一切顯現,虛相般的這個世界是由因果緣起展現出來的,它是因有果、果有因、因果雙融、因果不爽的樣子,我們所看到的是這樣展現出來的世界。   如同昨天在最好的房間、在最好的床上面、與最喜歡的人在一起睡覺的時候;或是與最不喜歡的人、在最不舒服的床、在最不好的環境,都是夢境裡所顯現出來的夢。這個時候,雖然夢境裡所顯現出來的是夢,但是當時夢境裡的感覺會認為夢是真實的,感覺夢就是真實般。   而我們現在就像在夢境一樣,在...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6月12日(四)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2日(四)  གཉིས་ཀ་ཡང་ནི་འདོད་པའི་དཔེས།།  二部皆同許比喻  འབྲས་བུའི་དོན་དུ་མ་དཔྱད་ཕྱིར།།  為成果故未研察   「二部皆同許比喻」,是很重要的。意思就是說,諦悟瑜伽士、有些聖人的看法,與平凡人、普通人的看法,取兩者都認同的一個比喻,透過比喻來解釋,所以「二部皆同許比喻」的意思就是這樣。   「為成果故未研察」,為了達成佛果,所以沒有用勝義諦來研究。故未研究的意思是沒有任何的研究。原因是什麼呢?為了帶領平凡者進入成佛的道路,無論平凡人說什麼,都讓他先說,最後在隨順教導的時候,用夢、幻化這些比喻來教導平凡普通人,讓他們達成成佛果位,所以這裡才沒有任何研究的意思。   現在這裡要在世俗諦與勝義諦二者上面進行駁斥了。駁斥的部分分為三種,包括對普通人的駁斥、對聲聞乘的駁斥、對唯識派的駁斥。今天我們這裡首先講的是,對平凡人的駁斥。 平凡人是什麼樣子呢?以諦悟瑜伽、聖人的修行境界,所了知的智慧,如何說服得了或駁斥得了平凡人呢?這是我們現在要開始講的。   以平凡人來說,會展現出來很多很多有生、有老、有病等等現在真實的狀況。這些生老病死等等展現出來的時候,從出生到老病死之間,人生所有看到的、所有聽到的、所有感覺到的,都是看到、知道為主,沉溺執著於其中,於是有了如此的執著。   因為平凡人所看到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或是生滅之間的一切問題,所有的顯現除了看到、接受到之外,還執著地認為這些是堅定穩固的樣子,因此執著很強,這就是平凡人的見解與價值觀。   世間平凡人認為:「我所看到的一切、我所知道的一切、我所明白的一切、我所顯現的一切,都是事實存在的,我可以執著。有誰能駁斥我,或是有什麼見解可以來說服我呢?」他們會這麼想。   平凡人這麼想的時候,勝智覺悟的諦悟瑜伽修行人可以辯得過去。對世間平凡人來說,一切諸法都是堅定穩固、事實存在的樣子。可是對諦悟瑜伽的修行者來說,一切諸法並沒有事實的真理。以有部、經部的諦悟瑜伽者來說,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是「塵無方分」,如昨天說的一樣,因此認為世間平凡人所說的全都是堅定穩固的樣子,是無法成立的,他們這樣辯駁。   在辯駁的過程裡,是用一個比喻來辯論,如同剛才所說的「二部皆同許比喻」,用比喻來說服世間庸凡者、平凡者。世間...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2日(二)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2日(二)  當你看這個世界的時候,出現人很辛苦、心很複雜、事情很複雜等等原因,你要這麼想:「一切色、萬事萬物本來都是空性裡展現出來,一切皆空。」。第一個想到一切色皆空,第二個空性即是色,第三個色以外沒有空性,第四個空性以外沒有色。   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觀念,都是顯空無別雙融。我們現在看到一切顯現的萬事萬物,包括家庭、事業等等的成功或不成功,這一切人事物的真相就是空性,本體就是空性。而空性裡展現出來的,猶如昨日的夢一樣,昨日的夢的本質是空的,空性展現出來夢境的顯現是顯的,這兩者是一體的。  總結而言,第一個論點是一切色、萬事萬物都是空性;第二個論點空性即是色;第三個論點是色以外沒有空性;第四個論點是空性以外沒有色,這是空性四融的一種修行禪道。   當我們面對這個社會、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心裡經常用這四種道理來觀修的話,你已經有機會明瞭情器世界的一些真相了,這是中觀最殊勝的一個理論,我在這裡順便說一下。   「冉究」是一尊菩薩的名字,我查查看這尊菩薩中文的名稱。藏文叫「冉究」,中文叫「善見」,善良的善,善見的意思。祂是一位大菩薩,很多經文都提到這位大菩薩。   首先介紹的是,大菩薩們的大乘行持即是如此。內在是空性、外在是空性、外內悉全空性,空性也是空性、勝大也是空性、勝義諦也是空性,有為法是空性、無為法也是空性、邊見遠離也是空性,首先與最後也是空性、捨棄也是空性、本質也是空性,採取也是空性、自然也是空性、一切諸法都是空性。自己的跡象也是空性、無念也是空性,物體無有也是空性,所提到的一切都是空性的道理,這就是般若中觀的見解。   經文裡又載,冉究,物體是物體的皆空,物體沒有也是物體沒有的皆空,自然的本質也是自然本質的皆空,一切皆空的意思。另外的物質是另外的物質皆空等等,一切一切都是八不離戲的空性,這就是般若中觀最勝的一個境界,我們最好要知道中觀應成派和中觀自續派裡有關中觀的這些道理。  我們要想到一切皆空的空性法門是從何時開始的呢?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第二轉法輪講經的時候,宣講了空性法門。從色開始,色蘊是五蘊的第一個,從色蘊到成佛之間,包括所有成佛的道路、所有萬事萬物、所有淨或不淨世界的一切咸全皆空的空性。而空性裡是什麼都沒有的空性嗎?不是的,空性裡可以顯現出各式各樣的世界。   我們昨夜作夢的時候,當時...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6月12日(一)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2日(一)  針對昨天所講的內容,現在再補充一下。以中觀自續派而言,是主張一切色、一切物於世俗諦裡沒有真實存在的體性,是「無自性論者」,承認世俗上的事物、承認世俗上任何景象的顯現,皆依世俗名言而安立的一種論述者。而以中觀應成派來說,則主張一切事物與色相的顯現,在世俗諦上面是不成立的,但也沒有駁滅世人在世間所看到幻覺的顯現,這是中觀自續派與中觀應成派的差別。   中觀應成派是八不離戲的一種道理者,中觀自續派則是先從「非有」進入,之後才達到中觀應成派的八不離戲的境界,所以以見解而言,中觀應成派的見解較高一些。   中觀應成派無論在世俗諦或勝義諦這兩種層面上,都認為一切是八不離戲、一切是空性境界的道理者。而主張世俗諦上面的一切事物都是虛幻般成立,但是勝義諦上而言,則從「非有」的一個景象者開始,一步一步進入到中觀應成派的道理者,就是中觀自續派。  以上以上的境界可以駁斥與說服以下以下的境界,原因就在這裡,因此以上境界的應成派可以說服得了自續派。 中觀應成派的教導裡,一切諸法的色都是空性。第一個道理是色等等一切物質的顯現悉皆空性,包括我們現在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一切都是空性。一講到空性,一切色的本體與源頭都是空性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常見的問題都不成立了。為什麼常見的問題不成立了呢?因為一切諸法的色相都是空性,所以常見的見解都遠離了。   當我們打坐的時候,心裡要觀想:「喔!一切諸法,包括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舌頭嚐到的、身體觸碰到的、心裡感受到的等等的一切,這一切的色相皆是空。」中觀理論第一個道理「色即是空」就是這樣。  當想到這個道理的時候,對於世間的萬事萬物、所有的事情都是堅定穩固、恆常的觀念就會消退了,因為已經有了空性的觀念,所以第一要的一件事情是,一切的顯現都是空性。 再者,講到「空即是色」,空性即是色的意思是,雖然說到一切的顯現都是空性,但並非全都是偏無邊的一個空或只有一個空,而是空裡面會展現出所有的色,所以空本來就是色,空性當下會顯現出一切色,包括眼睛看到美好的東西、舌頭嚐到好吃的味道、心裡感受到最美好的境界等等,一切事物都從空性之中展現出來的。這是空性的第二個觀念,不是只有一個空而已,而是空性裡可以顯現出所有各式各樣美好的世界。   空性裡顯現出美好的世界,...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1日(七)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1日(七)  དེ་ལ་འཇིག་རྟེན་རྣམ་པ་གཉིས་མཐོང།།  滅依世間二種見  རྣལ་འབྱོར་པ་དང་ཕལ་པའོ།།  諦悟瑜伽與庸凡  དེ་ལ་འཇིག་རྟེན་ཕལ་པ་ནི།།  此種滅依庸凡者  རྣལ་འབྱོར་འཇིག་རྟེན་གྱིས་གནོད་ཅིང་།།  諦悟瑜伽能破遮  最後一種是觀察本性,離一多之理,離一個和多個之理啊!離一多之理是一個和多個裡面無法展現成立情器世界的一切,所以一個的樣子是不成立,多個的樣子也無法展現出來情器世界,這就是空性境界為主,緣起展現的一個道理而已。   如鏡子裡的人物一樣,一個的模樣無法成立展現出來,多個的樣子也沒辦法成立,所以一個無法成立,多個也無法展現出來。這裡唯一說得起的就是中觀派所講的見解,以空性緣起雙融的模樣展現出來,稍微這樣解釋一下。 這部分我曾學過蔣雍米滂仁波切所著的《如意寶藏論》最簡易版,之前在家鄉的時候,講說九乘次第時曾講過這個法,可是我找不到法本,將稍微記下來的筆記說說而已,說得不是很清楚。   接下來講中觀應成派,為什麼他們對中觀自續派有「諦悟瑜伽能破遮」的道理,它是什麼呢?現在從這個道理開始解釋一下。中觀自續派的見解是沒有堅定穩固,所以是空性,將空方面的見解說出來,這叫中觀自續派。在空方面,他們沒有進入八不離戲究竟的慧空。四個裡面,只有說出空的部分的道理,這就是中觀自續派的空,我們的思想只有一個空的話,思想是可以感覺得了。  而中觀應成派則是顯而空,空而顯,不是空方面認定;也不是顯方面認定。顯空無別,顯裡面沒有墮入下去;空裡面也沒有墮入下去。   中觀自續派在空上面,首先有一個傳統的教導,從空開始講,認定空以後,才有後面三個展現出來的,這就是中觀自續派的教導。 中觀應成派如剛才所說一樣,他們主張思想遠離、邊見上面沒有墮入、顯空無別、勝義諦和世俗諦雙融、八不離戲的。如前所說一樣,月亮在天空上,用手指指月的時候,只有看到手指頭的空間一樣。  而中觀應成派究竟的道理,是在自己證悟空性的境界以後,才能明確了悟,原因就是這樣,所以以中觀應成派的角度來說,中觀自續派在一些見解上面稍微不是那麼究竟的樣子,也會提出來。事實上中觀應成派和中觀自續派都算是究竟見解,彼此差不多的一個道理,不能...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1日(六)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1日(六)  དེ་ལ་འཇིག་རྟེན་རྣམ་པ་གཉིས་མཐོང།།  滅依世間二種見  རྣལ་འབྱོར་པ་དང་ཕལ་པའོ།།  諦悟瑜伽與庸凡  དེ་ལ་འཇིག་རྟེན་ཕལ་པ་ནི།།  此種滅依庸凡者  རྣལ་འབྱོར་འཇིག་རྟེན་གྱིས་གནོད་ཅིང་།།  諦悟瑜伽能破遮   第二種大理就是觀察果,以觀察果的方式來摧破,前面是觀察因,現在是以觀察果的方式來進行辯論。中觀五大理裡的第二種是觀察果,為破有無生之理。破有無生之理的意思就是說,世間平凡者認為情器世界都是堅定穩固的樣子,有部和經部認為是塵無方分和識無時分,唯識派認為的依他起性裡的自明自燦的部分都是無法生,可以用中觀五種大理的第二種來辯論,這是觀察果,破有無生之理。   剛才提到世間平凡人到唯識派之間所認同的這些見解為主,特別在這裡講到的是因上面有果嗎?因上面從來無有果,沒有產生果,如果因上面有果,這樣種子上面就有果實了,那麼就不用種了,因為因上面已經有了,這是第二種大理,破有無生之理。 意思是說,如果因上面有果的話,那麼根本就不用生出果實,因為因上面已經俱足了;如果因上面沒有任何果的話,那麼完全沒有的部分,也就沒有辦法生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因上面、種子上面沒有任何果實的成立,所以「有」也是無法生出果實,「沒有」也是無法生出果實。   以中觀的理論來說的話,情器世界的因和果二者,如果因上面有果實,早就已經生了,就如某一個人已經生出來,不用第二次再生一樣;如果因上面沒有任何果的話,那麼代表因的成分上面不具果實,所以也無法生出來了,如兔子的角一樣,無法生出來。總之,從因和果的角度來說,因上有果是不行;因上沒有果也是不行。一切萬事萬物諸法和心識,除了空性以外,沒有其他的路了,中觀派就是用第二種破有無生之理來辯證。   萬事萬物等一切色法都是緣起而生、緣起而展現出來。事實上,以勝義諦而言,因上有果或是因上無有果等等,並沒有這樣說明,全部都是無生空性之中展現出來的見解,這是中觀派第二種道理,所以從因和果上面來說,用中觀五種大理辯論的時候,世間法堅定穩固成立的我和堅定穩固的情器世界,有部、經部的塵無方分和識無時分,唯識派依他起性裡的自明自燦等等都是無法成立的。   第三種是因和果二者都要觀察,...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1日(四)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1日(四)   དེ་ལ་འཇིག་རྟེན་རྣམ་པ་གཉིས་མཐོང།།  滅依世間二種見  རྣལ་འབྱོར་པ་དང་ཕལ་པའོ།།  諦悟瑜伽與庸凡  དེ་ལ་འཇིག་རྟེན་ཕལ་པ་ནི།།  此種滅依庸凡者  རྣལ་འབྱོར་འཇིག་རྟེན་གྱིས་གནོད་ཅིང་།།  諦悟瑜伽能破遮  而有部、經部又是不一樣,對於外在色法裡面最細微的塵無方分和識無時分兩者在勝義諦上面是成立的。塵無方分和識無時分兩者是有部、經部所成立的見解,可是唯識派卻不認同。  唯識派說色法等等一切都是沒有塵無方分、識無時分,沒有必要有這種見解的存在。因為外在的色法都不成立,都是心裡所顯現的境界,所以這些見解無法成立在唯識派的現前,以唯識派的教導來說的話,有部和經部所說的塵無方分與識無時分兩種都不成立。  雖然唯識派不承認所有色法,可是他們認為依他起性裡的自明自燦之心還是成立的。唯識派認為依他起性裡的自明自燦最微細之心識是成立的,但是色法等等一切如有部和經部所說般,這些都沒有存在,都是心創造的世界,心所顯現而已,這是唯識派所主張的。   而又是誰來對唯識派駁斥的呢?是中觀用以上以上睿智的力量和見解來駁斥唯識派。中觀提到外在的色法和內在的依他起性裡的自明自燦都是不成立。如唯識派所說般的不成立,指的是有部和經部所說的塵無方分和識無時分也是不成立。  而唯識派所說的依他起性裡的自明自燦最微細之心也是不成立,以中觀派而言,這些在勝義諦上面都不成立,這裡不成立的意思是指勝義諦上面。   而在世俗諦上面,誰都沒有駁斥,因為不管世俗平凡人怎麼說,世俗的一切都如昨日的夢一樣,誰都無法辯駁說沒有這東西,可是在究竟的勝義諦上面是不成立的意思。 中觀所講的世俗諦和勝義諦二者是雙融平等,對照有部、經部、唯識等等所有的境界裡,中觀是至高無上的境界,也是特殊圓滿的境界。   在世俗諦和勝義諦的有些說明上面,中觀自續派和中觀應成派兩種是有些許差別,在安置世俗諦、勝義諦的時候,成立的方式也有些許不一樣。   從中觀究竟勝義諦而言,一切勝義諦以外的顯現都是世俗諦,世俗諦所有顯現的本質原住的力量是勝義諦。以顯現為主的世俗來講的話,因為事實的存在是接近空性的,顯現的部分是有事實存在的樣子,這兩者不一樣是世俗諦;如果...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1日(三)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1日(三)   དེ་ལ་འཇིག་རྟེན་རྣམ་པ་གཉིས་མཐོང།།  滅依世間二種見  རྣལ་འབྱོར་པ་དང་ཕལ་པའོ།།  諦悟瑜伽與庸凡  དེ་ལ་འཇིག་རྟེན་ཕལ་པ་ནི།།  此種滅依庸凡者  རྣལ་འབྱོར་འཇིག་རྟེན་གྱིས་གནོད་ཅིང་།།  諦悟瑜伽能破遮  《入菩薩行論》裡說到「諦悟瑜伽能破遮」的意思就是如此,它具有影響及降伏力。如果上下東南西北無方位的話,那麼這世界的顯現都不見了,因為無方位是沒有辦法擴大任何東西的。   有部和經部他們在勝義諦上承認內在的心也是識無時分,而識無時分也是無法成立的,為什麼呢?因為「嗡阿吽」三個字念出來的時候,知道嗡的心識和知道阿的心識之間是剎那的,這二者之間的剎那有碰到嗎?還是沒有碰到呢?如果嗡和阿兩個之間,知道嗡的心識和知道阿的心識沒有碰到的話,這中間就沒有心識了,所以心識中斷了,心識的續流已經斷了,前後心相續沒有連接了,表示不是無時分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唯識派又繼續對他們辯駁,前面的塵無方分已經辯駁了,現在是辯駁識無時分,當念出嗡阿吽的時候,知道嗡和知道阿之間的思想沒有連結續流下去的話,就是中斷了,所以思想斷了。  如果知道嗡的思想,念出嗡的心識妄念和念出阿的心識妄念這兩者遇到或碰到的話,那麼時間的接續分別是一起出現或是先後出現呢?如果是一起出現的話,可是當念出嗡的時候,知道阿的思想卻還沒有產生,可見念出嗡時的思想和念出阿時的思想不是一起出現的,所以有時分的存在。   若是嗡和阿、阿和吽之間有觸碰的話,那麼不是一起出現的,也就不是無時分,而是有時分了,嗡和阿之間有時分,阿和吽之間有時分,彼此間都有一個時分為主的,所以識無時分是無法成立。 因為念嗡的時候和念阿之間有最短的思想,彼此沒有碰到的。念了嗡以後,又念了阿,已經碰到阿的思想,所以前面念嗡的時候,沒有碰到阿的部分,和已經念阿了以後遇碰的感受思想,這兩種都有了,可見無時分是無法成立的。   如果念嗡的時候到念阿之間的思想是一次出現,沒有碰到的話,那麼念嗡時的思想和念阿時的思想二者都成一體了,剎那間思想的前者與後者無法分,這樣的思想是永久堅定的東西,因為念嗡時和念阿時的思想兩者沒有遇碰、沒有感受的真理成立,所以它就是一種堅定的思...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1日(二)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1日(二)   དེ་ལ་འཇིག་རྟེན་རྣམ་པ་གཉིས་མཐོང།།  滅依世間二種見  རྣལ་འབྱོར་པ་དང་ཕལ་པའོ།།  諦悟瑜伽與庸凡  དེ་ལ་འཇིག་རྟེན་ཕལ་པ་ནི།།  此種滅依庸凡者  རྣལ་འབྱོར་འཇིག་རྟེན་གྱིས་གནོད་ཅིང་།།  諦悟瑜伽能破遮   經部主張外在一切物質、事情等色法也好,內在一切心的念力也好,可以作用、可以使用、可以成立的東西,都稱為勝義諦;而沒有辦法作用,心裡面幻覺出來的、想出來的一切總相,心裡想到的一些是作用不了,這是世俗諦。他們的意思就是說,一者叫本相,物質可以無常、可以作用,這些都是經部對於勝義諦的說明;另一者是總相,沒有真實的、形成不了的、沒有作用的,這些是世俗諦。   有部和經部這兩者都主張無方分的塵和無時分的念頭思惟,他們認為無方分最細微的塵與無時分最細類的識,這兩者是事實成立的。   而這種事實成立的見解,可以用唯識派自明自燦的真理來駁斥它、降伏它。因為以上以上的修行境界可以說服得了以下以下的見解,原因就是這樣,所以唯識派的境界可以說服得了有部與經部對於塵無方分和識無時分的見解說明,唯識派能夠加以駁斥和降低。   以唯識派的見解來說的話,唯識派認為沒有外境的物質,任何塵無方分等等物質都不成立,識無時分在唯識派的見解之中也無法成立。因為唯識派認為外在一切色都不存在,外在一切色都是心創造出來、心裡所顯的,這是唯識派「三界唯心造」的見解。對於有部和經部的看法見解可以用這種道理來駁斥得了、降伏得了,這就是上上根的見解多少可以說服得了下下根的見解。   唯識派的見解是外境一切和最細類的塵無方分等等都是遠離的,都是心創造。唯識派的主要見解有三種道理,所以唯識派見解法門裡面主要講的方法有三種,稱為唯識三自性,唯識派的三自性。唯識派的三自性就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唯識派有三種教導的方式,以這三種教導的方式而言,可以駁斥得了。 有部和經部認為塵無方分存在於勝義諦,唯識派針對有部和經部的見解加以駁斥,如果無方分的塵在勝義諦上存在的話,這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  唯識派接著駁斥說,有部和經部你們所謂的塵無方分,如果將最細微的塵放在中間,有六個最細微的塵從上下東南西北六個方位聚合靠近的時...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6月11日(一)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1日(一)   དེ་ལ་འཇིག་རྟེན་རྣམ་པ་གཉིས་མཐོང།།  滅依世間二種見  རྣལ་འབྱོར་པ་དང་ཕལ་པའོ།།  諦悟瑜伽與庸凡  དེ་ལ་འཇིག་རྟེན་ཕལ་པ་ནི།།  此種滅依庸凡者  རྣལ་འབྱོར་འཇིག་རྟེན་གྱིས་གནོད་ཅིང་།།  諦悟瑜伽能破遮  「滅依世界二種見,諦悟瑜伽與庸凡,此種滅依庸凡者,諦悟瑜伽能破遮」,以這四句偈來說的話,最後第四句「諦悟瑜伽能破遮」是今天講法的重點,頗具重要性。   這裡提到滅依的意思是指容易滅掉,因為是依靠一個緣起的真理上,所以它是滅依。滅依世界包括人、事、物。這裡面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普通凡夫眾生,一種是修行境界不一樣、至高的諦悟瑜伽修行者,所以滅依人物有兩種,也就是諦悟瑜伽與普通庸凡者二者。  針對普通的庸凡者、平凡人可以用諦悟瑜伽修行的境界來加以降伏或說服。這裡需要了解世俗諦和勝義諦兩種人,一者是滅依平凡者,另一者是滅依界的諦悟瑜伽修行者。這二者是如何界定呢?以是否經常具有修習止觀的修行程度來作分別。止是停止的止,觀是觀想。止觀的功德俱全、佛法的道理俱全的諦悟瑜伽士,這就是諦悟瑜伽者與普通平凡人這兩種人的分別。   普通平凡人有的是教導和見解都沒有,自然的平凡思想型態者,另一種是以見解或教導來讓他人的思想轉變,分為這兩種。這裡提到第一種平凡者,指的是人一生下來就認為有我,有了我以後,就有我執等等這樣的生活型態者,他的思想沒有轉變。另一種平凡者認為我是有一個堅定穩固等等,如某些外道教導的見解是常見和斷見,在這種教育下,這些人的思想早已被外道宗教移轉而轉變,所以平凡者有這兩種,一種是有我的存在或是另一種沒有前世今生的觀念,其思想因為學習外道宗派而轉變出去的。   諦悟瑜伽士在觀念上面具有止觀二者的觀想境界,功德俱全圓滿,並且學習很多修行的方道,這就是諦悟瑜伽修行者。以諦悟瑜伽修行者來說的話,可以駁斥得了平凡人心中的道理,因為他們已經學到許多佛法止觀的境界。   這裡說到,平凡普通人有一種是有「我」、我執所顯的生活者。而有些是宗教來窘迫他、改變他,認為沒有前世今生的斷見者,或是認為天下有一個主,就叫「我」,我是永遠不變,也有類似這樣外道的宗教所引起的此種眾生。   而諦悟瑜伽士裡面也一樣...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0日(四)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0日(四)  ཀུན་རྫོབ་དང་ནི་དོན་དམ་སྟེ།།  世俗諦及勝義諦  འདི་ནི་བདེན་པ་གཉིས་སུ་འདོད།།  此乃稱許為二諦  དོན་དམ་བློ་ཡི་སྤྱོད་ཡུལ་མིན།།  勝義非心思範疇  བློ་ནི་ཀུན་རྫོབ་ཡིན་པར་བརྗོད།།  心思即是世俗諦  還有以世俗諦與勝義諦來加以說明的話,羅丹傑是中觀自續派木馬般的大導師,他說需要正確究竟的世俗諦,因為它像階梯一樣;而究竟勝義諦則像大房子的屋頂一樣,想爬上大房子的屋頂時,必須依靠世俗諦,都很重要的,因此以世俗諦的根道果來學習、聞思修等等,方能爬上勝義諦究竟的屋頂上,也有人這樣講。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色都是空性的,而空性也是色以外沒有的,顯空雙融、有或沒有等等四邊離戲、八不離戲,這就是勝義諦。在還沒有到達勝義諦之前,我們感覺到的一切都是世俗諦,但可以透過世俗諦來證悟勝義諦的一切。   總結而言,世俗諦與勝義諦就稱為二諦,勝義諦是超越凡夫的思想,世俗諦是我們現在的思想所引起的外境等等。   而我們從古至今都將世俗諦與勝義諦混為一談,大部分的人都將現在看到的世俗諦認為是勝義諦一樣的看法。我說的「勝義諦一樣」的意思就是說,凡夫將世俗諦認是究竟的、永恆存在的、圓滿的、無有缺漏的,而不是有漏的,看到的一切都認為是堅定穩固的樣子,但事實上最後的真相並不是這樣。   我們以世俗諦的角度所看到的景象,猶如冬天高原的青海湖一樣,在結冰的湖上蓋了房子,認為是究竟的,一到春天、夏天時,這房子會塌下來一樣。   我們現在都是用擁有世俗諦的金錢、財物、人物等等一切為主的觀念來看著它,認為它就是究竟、它就是圓滿,這麼想。但是當身心分離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明白世俗諦是假相的,而勝義諦是真實的。 或是有一天了悟勝義諦以後,究竟的勝義諦在心中產生起來的時候,八不離戲究竟圓滿的空性真理在心中綻開的時候,你現在所看到世俗的一切都好像幻覺一樣、昨日的夢一樣展現出來的。 我們現在每一個眾生認為世俗諦就是真諦,世俗諦就是堅定,世俗諦就是真正、正確的,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因此我們要學習佛法、聽聞佛法、思考佛法、修持佛法來降低我執所顯的一切煩惱思想,進而遠離一切輪迴的念行,達到究竟成佛之果位。這些都要透過世俗諦...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0日(三)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0日(三)  ཀུན་རྫོབ་དང་ནི་དོན་དམ་སྟེ།།  世俗諦及勝義諦  འདི་ནི་བདེན་པ་གཉིས་སུ་འདོད།།  此乃稱許為二諦  དོན་དམ་བློ་ཡི་སྤྱོད་ཡུལ་མིན།།  勝義非心思範疇  བློ་ནི་ཀུན་རྫོབ་ཡིན་པར་བརྗོད།།  心思即是世俗諦  「勝義非心思範疇,心思即是世俗諦」,有的翻譯是心以外就沒有了,但是有些只有一個心,大圓滿也是心,唯識派也是心,很多東西都是心為主。心有究竟的層面,也有思想續流遊戲的層面,都有的。心有很多面,所以翻譯為心思,感覺上這樣翻譯比較好,這是一種私人的理解程度。   「勝義非心思範疇」,所有物質器世界的一切、情世界的一切的真相,事實究竟存在的樣貌,有也不是,沒有也不是,有或沒有二者也不是,不是有或不是沒有二者也不是,這四邊遠離、八不離戲,這樣超越思想、超越心思、超越凡夫念頭的一切,就稱為勝義諦。   這裡講到,思惟為主、思想為主、心的思想為主的法,就是世俗為主的道理;而智慧為主的境界就是勝義諦為主,是超越凡夫思想、超越思慮,這就是勝義諦。   簡單來說,我們所看到、聽到的一切真相都是世俗諦;超越心思、究竟的法門就是勝義諦。凡夫的思想、思惟所感覺到、感觸到的一切都是世俗諦。   仔細講的話,超越心思、無言可說、八不離戲的模樣是勝義諦的本質;心思和心思為主的對境,這二者掌握的一切都稱為世俗諦的本質。超越心思、無言可說、八不離戲是勝義諦的本質;心思幻想為主的對境是世俗諦本質的特徵。   世俗諦與勝義諦二者是什麼樣情況下存在的呢?最究竟的時候,世俗諦與勝義諦是什麼樣子的呢?世俗諦與勝義諦二者獨立存在是不可能的,在這樣邊見上是沒有存在的。   心經裡所說的一樣:「色就是空性,空性就是色,色以外沒有空性,空性以外沒有色。」以這樣的角度來看世俗諦與勝義諦,顯現是世俗諦,本質究竟的空性是勝義諦。 我們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以外沒有空性,空性以外沒有色,這樣顯空無別、顯空雙融、法界無污染、四邊離戲、八不離戲、三十二種增益全都遠離,無言可說、究竟思想超越的智慧、本覺自然自成的智慧波羅蜜多,這是超越所有物體存在的見解說明者,包括小乘的聲聞、獨覺,還有唯識、中觀自續派,全都超越了,就是剛才我們所說的...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0日(二)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0日(二)  ཀུན་རྫོབ་དང་ནི་དོན་དམ་སྟེ།།  世俗諦及勝義諦  འདི་ནི་བདེན་པ་གཉིས་སུ་འདོད།།  此乃稱許為二諦  དོན་དམ་བློ་ཡི་སྤྱོད་ཡུལ་མིན།།  勝義非心思範疇  བློ་ནི་ཀུན་རྫོབ་ཡིན་པར་བརྗོད།།  心思即是世俗諦  以世俗諦來看的時候,是有形狀、有顏色、有區別的,若是勝義諦與世俗諦在世俗中是一樣的話,勝義諦也是有區別、顏色、形狀等等,但勝義諦卻是沒有,所以世俗諦與勝義諦二者是超越一異的,以這樣的角度來了解世俗諦與勝義諦是最好的。   否則,若世俗諦與勝義諦在世俗中是一體的話,就如同剛才所說的一樣,會有些狀況存在的。你想想看,世俗諦是有生、有滅,而勝義諦是生與滅全都遠離的,所以世俗諦與勝義諦在世俗中是同體,也是不行的。 如前所述,若是勝義諦與世俗諦在勝義中完全不相關、相異的話,那麼勝義諦了悟以後,世俗諦還沒了悟,又停留在原地的感覺,所以世俗諦與勝義諦二者是超越、遠離一異的道理。   那麼世俗諦與勝義諦是什麼呢?是四個邊見遠離的道理。而四個邊見是什麼呢?現在開始講四個邊見。事實存在、堅定存在的一種態度就稱為常見的邊見(有邊),這樣一種邊見也要遠離;而連名詞上、顯現上也沒有的,直接斷掉的斷見(無邊),這樣一種邊見也要遠離;事實上存在,但名字上沒有(亦有亦無邊),這樣的邊見也要遠離的,這是第三個邊見;第四個邊見是不是事實上存在的,以及不是名字或顯現上沒有存在的(非有非無邊),這樣的邊見也要遠離了,所以四個邊見都遠離的意思就是這樣。   事實上堅定穩固的存在是常見;而連名字上、顯現上也沒有的邊見就是斷見;事實上存在,但名字上不成立,也是一個邊見;不是事實存在,也不是名字沒有存在,這也是一種邊見,所以世俗諦與勝義諦是四種邊見都要遠離的道理。   還有另一個說明,就勝義諦而言,沒有生、也沒有住等等,在空性境界上所講到一切無有、非有的部分,只是我們四個邊見遠離的入門而已。  意思就是說,一切諸法都是非有、沒有,沒有的部分是大空性、四邊遠離、八不離戲的境界之門,感覺是中觀應成派的見解。四個邊見遠離、八不離戲為主是中觀應成派的見解,所以世俗諦與勝義諦就是四邊遠離與八不離戲的樣子,世俗諦與勝義諦二者雙...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9日(四)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9日(四)  有了智慧才能淨化輪迴的痛苦,有了智慧才能脫離三界的輪迴,有了智慧才能究竟證悟成佛,最後淨化二障,獲得二種證悟圓滿的道理。由此可知五度波羅蜜多方法法門、積福報的法門都要有智慧波羅蜜多做為引導,因此智慧法門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們在智慧空性的法門上練習的話,像是利益眾生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會展現出來的。因為在每一天的過程裡,對空性的境界越來越相信,在空性的境界上越來越證悟以後,會越來越想做利益眾生的事情,自然之中就會展現出來,所以智慧的空性境界是非常圓滿的一種道理。   針對《入菩薩行論》第九品講經,依據字面上的講解就類似這樣。想要全部講經完美,我也不太會。第一、中文不行,第二、這些我都沒有安排。看到根本頌就直接講了,講得並不是很圓滿,請多多包涵,但是多多少少會一些內容(師自謙)。   總之,小般若、中般若、大般若裡都提到前五度波羅蜜多是方法波羅密多,而依靠智慧才能在學佛的道路上,圓滿達成究竟的成佛果位,所以佛在大中小般若裡提到要有智慧,一切諸法全都是為了達成智慧空性的境界而講,所以我們必須要理解這樣的道理。   而智慧波羅蜜多該如何學習呢?首先我們要從有宣講智慧波羅蜜多的經論法本開始學起,然後在究竟空性的智慧永不離的情況下學習。學習的過程是以五度波羅蜜多的方法法門和最後究竟的智慧法門二者雙融的樣子來學習,這樣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如果在沒有學習方法五度波羅蜜多的情況下,只有學習一個智慧,有用嗎?沒有用的。反之,如果五度波羅蜜多都俱全,智慧般若波羅蜜多不用學習嗎?這也是不行的。以二者雙融的樣子來學習的話,才是最究竟成佛的道路,也就是以智慧波羅蜜多做前導,再加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等,這樣方法波羅蜜多和究竟智慧波羅蜜多二者都不離開之下,一起學習。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2018年6月10日(一)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0日(一)  ཀུན་རྫོབ་དང་ནི་དོན་དམ་སྟེ།།  世俗諦及勝義諦  འདི་ནི་བདེན་པ་གཉིས་སུ་འདོད།།  此乃稱許為二諦  དོན་དམ་བློ་ཡི་སྤྱོད་ཡུལ་མིན།།  勝義非心思範疇  བློ་ནི་ཀུན་རྫོབ་ཡིན་པར་བརྗོད།།  心思即是世俗諦   寂天菩薩是印度那爛陀大學裡非常優秀、智慧廣博的大上師,他親見文殊師利菩薩,智慧俱足圓滿,一切顯法密法皆通達之大成就者。 他所講述的《入菩薩行論》是一個人邁向修行道路時,都存在每一個根道果修行的階段,從發起菩提心的動機到行持菩提心的一切道路,在《入菩薩行論》裡都說到。特別是第九品智慧品,從人道的見解、外道的見解、小乘的見解、唯識的見解、中觀的見解等等都有詳細的論述。   我們舊譯寧瑪派的蔣嘎米滂仁波切是文殊菩薩的化現,他是隴千冉蔣、吉美林巴、榮增瑪哈班千等所有見解的延續者,也是大成就證悟者,特別是佛法文博者、廣博者。 蔣嘎米滂仁波切特別為第九品智慧品撰寫註釋,當初他撰寫智慧品註釋的時候,延續宗喀巴大師的格魯巴傳統派之智慧者修行人也撰寫了一篇駁斥的文章。巴日洛松惹薩是格魯巴一位非常有文化的修行證悟者,他撰寫了一篇論述來辯駁米滂仁波切所撰寫的第九品註釋。   撰寫這篇論述的同時,米滂仁波切也拿到兩篇拉薩地區針對米滂仁波切所寫的第九品註釋的辯駁論述。在西藏北方青海地區也有一篇辯駁米滂仁波切所寫的第九品註釋的論述。 總結而言,米滂仁波切認為巴日洛松惹薩所寫的駁斥是不錯的,於是又仔細地辯駁過去,因此針對第九品蔣嘎米滂仁波切做了辯駁的論述,一者是惹薩辯駁,另一者是昭嘎辯駁,有兩種辯駁。   往昔像蔣嘎米滂仁波切、巴日洛松惹薩,這些修行人、文博智慧者辯駁的時候,不是平凡人吵架的樣子、或是煩惱為主的辯經,他們互相辯駁以後,佛法真正究竟的甘露、真正究竟的法道在哪裡呢?究竟的道理遍照到哪一個地方呢?都是仔細地講經、仔細地辯經,彼此仔細辯駁的論述也撰寫出來,這就是讓我們佛教明燦起來、佛教廣大起來的一種方法。   這和平凡人隨便說話吵鬧的樣子是不一樣的,當中不會有煩惱,而是以智慧為主的、佛教廣大圓滿的程度,如此產生出辯駁的歷史,所以第九品有很多辯駁的內容。每一種辯駁都有好幾本書,...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9日(三)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9日(三)  ཡན་ལག་འདི་དག་ཐམས་ཅད་ནི།།  此諸支分咸全謂  ཐུབ་པས་ཤེས་རབ་དོན་དུ་གསུངས།།  能仁悉為智慧宣  དེ་ཡི་ཕྱིར་ན་སྡུག་བསྔལ་དག།།  諸苦皆欲淨化則  ཞི་བར་འདོད་པས་ཤེས་རབ་བསྐྱེད།།  是故須令智慧生   「此諸支分咸全謂」的意思就是說,這些佛法都是「能仁悉為智慧宣」,針對這個部分我們解釋一下。 「此諸支分」的意思就是說這些所有的支分。當我們聽到這些支分的時候,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五種波羅蜜多,就稱為支分。為什麼要宣講這些支分呢?釋迦牟尼佛為了智慧而講的。方才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是為了讓一切慧空的境界展現出來,所以佛才宣講這五度,因此支分就是指前五度波羅蜜多。   這裡說到支分的時候,是以方法為主的,如果以方法和智慧兩種法門來分的話,布施等前五種波羅蜜多就是方法法門,而智慧則是智慧法門。提到這些支分,如果每一個細節都要說的時候,例如忍辱的特質、忍辱的法門,類似這些內容全部都要講的話,需要花太長的時間,我們目前先不說,概略了解一下支分就是五度波羅蜜多。   如果我們想要實現廣大無窮的能仁佛陀所覺悟出的真理,想要獲得佛陀的果位的話,唯有透過智慧波羅蜜多,方能達成佛陀的果位。煩惱障和所知障二障淨化,人無我、法無我等一切智慧俱全的究竟佛陀果位,是透過智慧波羅蜜多才會證悟,所以前五度是方法波羅蜜多,最後的究竟智慧就是成佛最主要的一條道路,因此專為「智慧宣」。   而為什麼不直接說智慧就好了呢?這是不行的。因為前五度是一個順緣。為什麼是順緣呢?因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等必須跟著智慧一起,是智慧的一個順緣,順帶的一個道理。這前五度俱全的話,福德就圓滿了。之後想究竟圓滿達成智慧般若波羅蜜多,則是一件更容易的事情,所以前五度是順帶的法門,也叫方法法門。 這裡舉了一個比喻,當國王出去打仗的時候,他的身旁必須要有四種威力強大的軍隊一起陪同,才會打贏對方。同樣的,智慧究竟的法門的周圍也順帶需要布施等前五度波羅蜜,和國王需要四種威力強大的軍隊一樣。   如果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等前五度波羅蜜沒有智慧的話,也是不行的。因為布施等前五度都需要有三輪體空的智...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9日(二)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9日(二)   佛法的經論有兩種,一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親口宣講的佛經,二是之後有六莊嚴、二尊聖等等大菩薩們所講的論述。今天我們所講的是論述,就是《入菩薩行論》。 鞥關於《入菩薩行論》,我們藏傳佛教的四大教派有很多人講經《入菩薩行論》,而註釋《入菩薩行論》也有許多,尤其印度和藏區這兩地,有非常多《入菩薩行論》法門的詮釋。以藏傳佛教的《入菩薩行論》來說,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到三怙主之一的文殊師利菩薩、寂天菩薩、日大惹、達哇瓊惹、覺渥根拉喜繞等等,很多人都有《入菩薩行論》傳承的法門。 當說到傳承的時候,代表著一切佛法都是從一位師父的口中講給他的弟子聽,再由這位弟子傳承下去,這就叫傳承。傳承則是像黃金的項鍊般沒有中斷,我們講經論述《入菩薩行論》也是具有傳承的。我們現在講的是註釋版呢?還是根本頌呢?我們是針對根本頌上面簡單解釋一下,因為講解註釋版的時間是不夠的,太多太長了,所以我們採用講解根本頌的方式。   《入菩薩行論》的造論者是誰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此論第一品的第七偈和第八偈,提到寂天菩薩是為了自己修心而寫下此論。寂天菩薩小的時候在學習文化、宗教等學識方面非常卓越,之後他在瑜伽師古蘇惹的現前獲得睿智文殊的修持法門,持續修持文殊菩薩的法門,最後親見文殊菩薩。此時文殊菩薩所有的智慧、廣大的力量全都展現覆蓋到寂天菩薩。   寂天菩薩原本是一個國家的太子,當他親見文殊菩薩以後、證悟以後,他的父親去世了。依照慣例,國王去世以後,身為太子的他理應繼承王位掌管國家。但是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時間就在爸爸往生後、即將登基前,夢裡文殊師利菩薩對他說:「這是我的座位,我是你的上師,我們同坐在一個位子上,是不行的。」他做了一個類似這樣的夢。   隔天早上醒來之後,他深加思索著:「我不能待在王宮裡繼承王位而當國王,必須要遠離王位和王宮裡富有的一切。」文殊菩薩這樣提醒他,於是他依循著夢的指示,沒有待在王宮裡而直接跑掉了。離開了王宮以後,他就前往那爛札大學,也就是我們曾去過印度朝聖佛陀的足跡所及之聖地。 那爛札大學裡有一位大班智達叫賈哥惹,寂天菩薩跟隨他出家,名字叫喜哇薩,也就是寂天菩薩,藏文則是喜哇拉。寂天菩薩在印度那爛札的時候,內在的境界早已是親見文殊菩薩,所以經常在打坐之中,內心時時安住在究竟的勝義上,而且他也寫...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9日(一)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9日(一)   加持之源上師祈請文   三傳質顯恩德無倫比  圖登貝瑪成烈吉善師  心中明點無壞恆常住  祈請直證究竟四慧相   阿藏珠巴法王心咒 嗡阿吽 牟尼 夏薩尼 貝瑪 嘎瑪 歇惹 巴乍 薩爾瓦 師得 葩拉吽   我的根本上師阿藏珠巴法王是十向自在的大智慧者、十向自在的大事業者,如佛一樣的佛行大事業想要參加進去,而病著的我、老著的我、孤獨的我,這樣的老人家,還是講一點佛法,這種感覺也算是一種參與阿藏珠巴法王的佛行事業裡,所以偶爾講一下佛法。   另一方面,講一點佛法的時候,可以累積福報,若說在這個世界上講佛法是件錯誤的事,應該是不可能的。講經佛法是會有幫助的,除了現世的幫助或是究竟的幫助之外,不會是一件破壞和傷害的事情,所以我有空也多講一點法。   如果是講藏文的話,會比較好講,因為是我的母語。若是以中文來講法,我也沒學過,所以講起來很不容易,特別是講到很多很深的佛法名詞,更是有限的,也請多多包涵。   現在這裡已經有一百多人聚合,這裡有一些是我的老兄弟、也有我的弟子。大家彼此遵守管理人寫的群組規約,互相不要連結、不要打擾,因為都不認識,彼此地區不同、生活不同、想法也不同,沒有必要一定要連在一起,所以大家互相尊重一下,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這裡都是以聽聞佛法為主的,沒有其他特別做什麼或是想什麼。我有空講一下,你們有空聽一下。每天講的法或是一次性講的法,最好在一、兩天內聽完,這是不錯的。因為聽聞佛法以後,會增長智慧。聽聞佛法以後,在人界的社會中、人群中生活的時候,思想上會展現出很多慈悲的力量、心裡的力量、佛的力量,因此聽法是不錯的。 如果在沒有聽法的情況下,而想當作一個佛教徒,其實並沒有這樣的佛教徒,如果以聽法為主而變成一個佛教徒的話,那是很容易的。  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在三大阿僧祇劫的日子裡,一切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行持,所要的就是希求聽聞佛法,最後終於成佛了。成佛以後,廣轉三轉法輪等等講法四十九年,佛於娑羅雙樹下涅槃的時候,也示現一直講法的涅槃模樣給眾生看,所以我們後代的人要學佛,「學佛」這兩個字的意思是學習佛法,學習佛的一切的道理或根道果的一切。   我們要聽法,這是佛陀行持所有的精神,釋迦能仁唯一的道路,我們解脫的道路就是講法、聽法,因此聽法是非常非常珍貴、重...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九)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九)  無論如何,以後若是我仁增塔欽有任何相關的對錯、是非的一切,你們一點點都不要在意、一點點都不要起煩惱。 自己在人群中、生活中、不同的團體裡產生任何問題的時候,能說服得了自己的心就可以了,告訴自己,這是我心中的考驗。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許多修行者到一百個屍陀林、一百個非人行持的處所以及百個水源頭等等,每一個地方每天都去,每天睡一個屍陀林,修誦施身法。 你看這些修行人,這世界上的人事物都無法影響他,無法成為訓練的對象,因為他們全都以無所謂的心態面對,可以接受它、淨化它。  而是到人世界以外最不淨的地方就是屍陀林,你們沒有去過的,有些屍陀林,如果睡在那裡,會聞到非常濃烈的味道,因為在那裡切了無數的遺體,去這些屍陀林修練的修行人也有。  此外有些修行人,他很厲害的時候,他的境界很高,當人無法影響他的時候,非人會特別來考驗他,我們也聽過密勒日巴尊者遇過這種情形,有些非人來障礙他,來考驗他的心,還有佛在成道過程中,也有非常多的障礙。  我們現在面對所謂不淨的人事物,都要以自己是修行人的心態,不怕一切複雜的人事物,因為自己是修行人,這是我需要訓練的對象,一定要訓練,無所謂啊!任何人都是我訓練的對象,又怎麼樣,對方煩就煩,我不煩就是啊!如此等等一種真正的力量出來,一切都不煩。  有的人怕工作,工作有什麼好怕呢?這是最好的一種訓練,去山洞裡面閉關,在這麼小的一個環境裡,沒有任何的打擾、騷擾的時候,你心平靜一些,好舒服享受地坐在這裡,和人群裡面對講法、人群裡面對說法、人群裡敢發慈悲心、人群裡敢發自己的善力來影響這個世界的話,這樣才是厲害的,所以我們要 用這種方式來修一下,這是我非常真心的一個話題。 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漢藏許多地方,我也遇過很多這樣的問題,但是我儘量全都變成一種修練的力量,這樣說了以後,好像太自大了,但是我的方向就是這樣,我一定會這樣行持,不管他。  我對有些弟子比較嚴格一點,說出一些較為嚴重的話題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我是馴獸師,我是這樣的上師,一個馴獸者。這是針對根器利的弟子,或者非常有清淨心的弟子,我覺得你們不會跑走吧!但是漢族的人很難說的,不知道會不會跑掉,可是跑就跑、不跑就不跑。看不下去他的煩惱的時候,我會直接說,如果不說,我卻對他講一個甜嘴巴,這樣講就是煩加煩,那就是瘋了,確定不加...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八)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八)  我們沒有了解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所有的行善、每一項共修、每秒鐘好的念頭都是進入般若波羅蜜多的門,若是你想進去般若波羅蜜多的話,有很多關要過。 你對三寶有信心,也是修好般若波羅蜜多的勝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是般若波羅蜜多。為了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行善及佛法的行持都是了解般若波羅蜜多的一個方法而已,所以都必須要行持,千萬不要說都是空的,我什麼都不做。如果明天開始一直睡得不得了,那麼就麻煩了,因此行持般若波羅蜜多是真實了悟,才算的。  無論誰請法,我會講法的,向我請法的條件是什麼呢?跟我最起碼八年以上,聽法、共修無數、閉關無盡,這種的人向我請法,是不錯啊! 我們佛法中心是非常有系統、有學習方法的中心,不然閉關的時候,你們學了什麼呢?修了什麼呢?從前行開始,每一個步驟都是非常有系統的,成佛的系統,過去的這些成就者的成佛的位置裡一步一步往上去的,誰說沒系統呢?而且又有比較高級的密法,又有大圓滿法。我們修密法的人觀想這麼多,你們修了嗎?還有密法誓言的根本墮、支墮等等我講了,而你們修了嗎? 第一步的人從皈依開始,皈依的法門都說了,菩提心開始,菩提心的法門也說了,當然有系統。前行法門裡有多少共同、不共法門,再者,密續裡有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特別是誓言根本墮裡有多少佛法,你們自己修了嗎?在持明法道裡都有,我講過了。  去年我對一些弟子講了大圓滿法,你們一輩子,甚至是藏族人也得不到的佛法,可能連名相也沒聽過。從開始的基礎到成佛之間我都已經講了,超過十年了,所以並不是沒有講。  說沒有講的人,一定是他自己沒空的,要不然就是他認識我的時間點太晚了,這也有一點道理,因為我前面已經講了這麼多,再講的時候應該就是講高級一點點的法。 但不能說高級一點的法,你們顯宗某位法師說:「你們藏傳佛教說九乘次第的時候,我們顯宗的這些師父就會不高興。」這是他說的。  無論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反正九乘次第就是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智亞、婀巴、優嘎、瑪哈、阿呢、阿德。我已經講過九乘次第,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個法本,我都仔細講過,如果有的人沒有聽到,是因為你們學佛太晚了一點。我是十三歲開始直接進入學佛,你們現在才開始學,有點來不及,但是我會儘量濃縮地講述全部顯密的佛法基礎到成佛之間的法,但是竅訣法門不會濃縮,會很用力地講,我是非常過得...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七)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七)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藏文是這樣念的「德雅塔 嘎牒嘎牒 巴壤嘎牒 巴壤桑嘎牒 布德梭哈」,而中文是念「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哪一種念法是正確的,不一定,我說真的,因為過去翻譯的時候,漢族的人聽到的是這樣,而藏族的人聽到的卻是這樣,而真正厲害的智慧臻究竟岸,誰知道呢? 舍利弗!大菩薩要學習智慧般若波羅蜜多殊勝的竅訣,這時釋迦牟尼佛才開始於後得定裡站起來了,事實上佛於根本定與後得定都是雙運的,佛沒有後得定,佛永遠都是根本定與後得定雙運,是無言可說的,佛並不是在根本定上定意一個東西,佛在根本定和後得定無別的力量上靜坐,但不是凡人所說的無別,是究竟的無別。  這時佛從後得定裡站起來,對大菩薩觀音菩薩說,你說得非常好、非常對,這樣答應祂、加持祂。善男子,你說得非常好,就是這樣、就是這樣,說了很多次,如你說得一模一樣,這般若波羅蜜多深廣的法門就是這樣行持,我等所有如來都非常隨喜,已經同意了這部經,變成一部已經加持過的經。  這時,如來佛以非常加持的語言同意了這部《心經》以後,舍利弗和大菩薩觀音菩薩以及旁邊隨眾的比丘,其中包括之前所說的天界、人界、阿修羅、尋香世界等等所有天空上、地面上的弟子全都非常地隨喜。 隨喜什麼呢?如來佛說,這是對的,就是這樣,以加持的語言,以及慧空慈悲的力量說出非常隨喜的話語,於是形成這部《心經》。  一切魔都滅了,一切的智慧慈悲俱全,超越輪迴了,大般若波羅蜜多究竟岸的精華、大乘經典、大乘的律法,看起來是律,藏族的德巴、朵瓦、朵喋曼巴,三者經、律、論的意思,如果經律論順序一樣的話,應該是律。好,這部大乘的經講完了,佛說,般若波羅蜜多究竟圓滿。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六)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六)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思是三世如來都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為什麼三世如來都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呢?因為三世如來在般若空性裡靜坐,三世如來真正勝義諦的空性和根本定力量的空性,是在四種空性的真理和八不離戲的智慧之中靜坐的時候,所產生出無數的佛果淨土。  過去佛出現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現在的佛釋迦牟尼佛也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為什麼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呢?不是依靠菩提心嗎?有些人會這樣想。 佛在三大阿僧祇劫成道的過程中,一開始發起菩提心的時候,菩提心的本體就是空性,而顯現而成的一切都是菩提心。六度波羅蜜的本質是空性,而行持都是顯現。佛永遠沒有離開過空性的真理,也沒有離開過《般若波羅蜜多經》,因此稱為般若佛母,也稱作殊勝智慧永遠究竟岸,這是永遠不離開,所以過去的佛、現在的佛、未來的佛都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的意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譯為中文是「無上」, 為什麼是「無上」呢?得到所有究竟智慧裡最高深的智慧,所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思是「無上」。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還有一種意思是永淨,永遠的清淨,為什麼呢?煩惱障、所知障等所有障礙習氣的一切都是永淨,所以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第二種意思是永淨。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另一種意思是圓滿,為什麼呢?智慧具足圓滿,所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一個非常圓滿的果位,具足了慈悲智慧,具足了大圓滿的一切,所以稱為圓滿。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的意思是什麼呢?所知障、煩惱障二障全都清淨了,而且通達了悟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等等的一切智慧,所以稱為菩提,在這樣的果位裡成為如來。好,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世如來就是這樣產生的。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咒,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這麼殊勝,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咒就是一切殊勝智慧的究竟岸,一切般若波羅蜜多究竟岸的咒。 大神咒是本覺的意思,是本覺了悟的一種咒,所以是大神咒。無上咒的意思是,因為三世如來是般若波羅蜜多究竟岸裡所顯的,情器世界也是般若波羅蜜多究竟岸裡所顯的、滅的,或是融入八不離戲的之中,或於境界中自然解脫,所以無上咒的原因就是如此。無等等咒的意思是,一切不淨的輪迴或清淨的涅槃都是大清淨之中,而變成大平等的一種咒,無等等咒應該是大平等的咒。  「...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五)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五)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舍利弗!菩薩都是沒有得,直接說,菩薩也沒得什麼果位,因為八不離戲的慧智中,有什麼得呢?沒有得,沒有不得。  「依般若波羅蜜多」,依的意思是我們依靠它,若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的話,心無罣礙,心不怕的意思,心沒有障礙,心沒有染垢,為什麼呢?因為獅子吼,為什麼心會害怕或心有罣礙呢?心無罣礙,因為八不離戲。 也不用說八不離戲,以《般若心經》裡的「四不空相」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四種空性真理,是非常厲害的,這和八不離戲是一樣的,以四種的力量或八不離戲的智慧來看的話,是沒有罣礙,也沒有可怕的,非常清淨,沒有任何污染、染垢,所以不怕。  「無有恐怖」,無恐怖的原因是什麼呢?誰無恐怖呢?八不離戲的真理者、般若波羅蜜多的真理者、勝智慧臻究竟岸這樣的修行人,才能無恐怖的。 我要特別說一句話,有的人說:「我是無恐怖的,從一切色相到成佛之間都是空的。」每天都將空放在嘴巴上講,可是在行持上,卻是不管因果業力,全部都不管的,這樣的人即稱為黑暗遍照者,這是不好的。 真正要了悟真實八不離戲或四不空性的方法,如《心經》裡的四種空性的方法或八不離戲的真理,真正在心裡盛開的這種人,才算是不怕,他也才有這一切的真理。否則假相、名相的、自傲的、虛假的都不算是這裡所說的真理,《般若經》特別載述。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事實上,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沒有的,都在空性之中,但以顛倒的凡人來說,全部都是放在有的範圍,這又顛倒過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呢?都是空的。  究竟涅槃,究竟大涅槃是很重要的,唯有般若波羅蜜多真實在心中盛開,八不慧空的力量真實在心中盛開,或者四種空性的真理真實在心中盛開的時候,才是究竟涅槃,所以不是究竟涅槃是假相、名相的,這是不能搞錯的。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四)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四)  「無智亦無得」,說「無智」,就更可怕了,我們說「無苦」、「無集」就算了;也說了「無滅」,好可怕;「無道」也說了,而道是佛法,這些都沒有了。滅就是每一個不同的果位都沒有了,已經得到果位即稱為滅,滅了煩惱的一切和障礙的一切,所以滅是一個境界,滅也是沒有。 還有感受無智,沒有智慧。這智慧不是普通人說的聰明,也不是凡人所說的智慧,是佛的智慧,無智。  為什麼是無智呢?以八不離戲來測量的話,沒有佛智,也沒有智慧。渺小的一種執著佛智,微細的執著的顯相,也必須離開細類的所知障,這是非常公平的一件事情。  有人說輪迴是沒有的,可是有佛的樣子,事實上我們以勝義諦的真理來看的話,沒有輪迴顯現的樣子和沒有佛果淨土的樣子,這二者是一樣的,是殊勝的沒有,我已經直接加一個殊勝,究竟的沒有,究竟的空。  輪迴所顯的一切顯相,或佛果淨土所慧顯的這兩種顯現,以勝義諦的真理來看的時候,或以勝義諦的眼睛來看的時候,輪涅的一切五蘊引起的情器世界、五蘊引起的淨土智慧,都是一個「無」字。 「無」代表了什麼呢? 空性,空性代表了什麼呢?八不離戲,八不離戲代表了什麼呢?事實本質的樣子就是這樣,這是無智。  無得,得到成佛果位等,這也是無得,不是無得,也不是無不得,而在誰的眼前不是呢?世俗的眼前,當然不是,有得、有不得。  但是誰的智慧,誰的眼前,究竟真理般若境界至高、八不離戲之中的眼前,八不離戲,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不一不異,這就是無得、無不得。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