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6月11日(一)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1日(一) 
 དེ་ལ་འཇིག་རྟེན་རྣམ་པ་གཉིས་མཐོང།། 
滅依世間二種見 
རྣལ་འབྱོར་པ་དང་ཕལ་པའོ།། 
諦悟瑜伽與庸凡
 དེ་ལ་འཇིག་རྟེན་ཕལ་པ་ནི།། 
此種滅依庸凡者
 རྣལ་འབྱོར་འཇིག་རྟེན་གྱིས་གནོད་ཅིང་།། 
諦悟瑜伽能破遮

 「滅依世界二種見,諦悟瑜伽與庸凡,此種滅依庸凡者,諦悟瑜伽能破遮」,以這四句偈來說的話,最後第四句「諦悟瑜伽能破遮」是今天講法的重點,頗具重要性。 
 這裡提到滅依的意思是指容易滅掉,因為是依靠一個緣起的真理上,所以它是滅依。滅依世界包括人、事、物。這裡面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普通凡夫眾生,一種是修行境界不一樣、至高的諦悟瑜伽修行者,所以滅依人物有兩種,也就是諦悟瑜伽與普通庸凡者二者。
 針對普通的庸凡者、平凡人可以用諦悟瑜伽修行的境界來加以降伏或說服。這裡需要了解世俗諦和勝義諦兩種人,一者是滅依平凡者,另一者是滅依界的諦悟瑜伽修行者。這二者是如何界定呢?以是否經常具有修習止觀的修行程度來作分別。止是停止的止,觀是觀想。止觀的功德俱全、佛法的道理俱全的諦悟瑜伽士,這就是諦悟瑜伽者與普通平凡人這兩種人的分別。 
 普通平凡人有的是教導和見解都沒有,自然的平凡思想型態者,另一種是以見解或教導來讓他人的思想轉變,分為這兩種。這裡提到第一種平凡者,指的是人一生下來就認為有我,有了我以後,就有我執等等這樣的生活型態者,他的思想沒有轉變。另一種平凡者認為我是有一個堅定穩固等等,如某些外道教導的見解是常見和斷見,在這種教育下,這些人的思想早已被外道宗教移轉而轉變,所以平凡者有這兩種,一種是有我的存在或是另一種沒有前世今生的觀念,其思想因為學習外道宗派而轉變出去的。 
 諦悟瑜伽士在觀念上面具有止觀二者的觀想境界,功德俱全圓滿,並且學習很多修行的方道,這就是諦悟瑜伽修行者。以諦悟瑜伽修行者來說的話,可以駁斥得了平凡人心中的道理,因為他們已經學到許多佛法止觀的境界。 
 這裡說到,平凡普通人有一種是有「我」、我執所顯的生活者。而有些是宗教來窘迫他、改變他,認為沒有前世今生的斷見者,或是認為天下有一個主,就叫「我」,我是永遠不變,也有類似這樣外道的宗教所引起的此種眾生。 
 而諦悟瑜伽士裡面也一樣,以上以上的修行者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可以說服得了、降伏得了、駁斥得了以下以下的修行者。以印度佛教來說,諦悟瑜伽真理者裡面又分為四種講經佛法的法門,分別是有部、經部、唯識、中觀,共有四種佛法法門的教導者。 以聲聞乘的有部來說的話,他們的見解可以用經部的見解來摧破得了、降伏得了。經部的思想見解可以用唯識派的見解來降伏得了、摧破得了、駁斥得了。唯識派的見解可以用中觀應成派、中觀自續派這些以上以上的修行境界,或是了悟空性的程度,可以摧伏以下以下的諦悟瑜伽方道。 
 說到以下以下的時候,所指的就是從聲聞乘的有部到經部,接著再往唯識、中觀上去,而上上者都可以駁斥得了下下者,原因是以上以上修行者的境界離究竟的境界越來越近,所以和下下者的修行之道有差異的。 
 有部對於世俗諦和勝義諦的見解,在《俱舍論》裡提到,拿一把槌子將花瓶砸掉,這時我們的思想裡看到瓶子已被毀了,有的人把它砸得非常細碎,所以可以砸的粗部的一切都稱為世俗諦,有部的世俗諦即是如此。 
 一只瓶子也好,一個思想也好,說到一只瓶子是代替所有的物質,我們用來比喻的,把一只花瓶砸了,砸到沒有辦法思惟說:「喔!這是花瓶。」在這種情況下,這範圍內的一切都是世俗諦。心識也是一樣,最細類的思想剎那,還沒有到達最細類的都稱為世俗諦。 
 聲聞乘有部的勝義諦是塵無方分,沒有方向的分別,塵無方分,最細微的,灰塵的塵,無方分的;心識的識,識無時分,這兩部分是有部的見解,有部認為的勝義諦,有真實、事實上面存在的意思。無方分是沒有辦法從裡面再分出來,塵無方分與識無時分裡最細、最細的是存在的,這是有部認為的勝義諦。 
 有部說出來的世俗諦和勝義諦,類似花瓶等等一切物質與心識的部分、念頭的部分,沒有達成最後細類之前是世俗諦;說到最後細類無方分的時候,不論寶瓶也好、花瓶也好或其他物質的東西,全部砸碎了,無方分的時候,無法分出來的時候,最細類的就是勝義諦。思想也是如此,最細微、最細微,再分不出的思想範圍時,就是無時分,這就是聲聞乘有部認為的勝義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ཚོགས་མི་ཡོངས་ལ་གསལ་བཤད་ཞུ་ཡ་ནི་ང་ཚོའི་ལྔ་རིག་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8月7日(上)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1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