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正確的思惟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入雄心菩薩行論》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講述
སེམས་ཅན་ཕོངས་ཤིང་དབུལ་བ་ལ། །
眾生饑饉及窮困
བདག་ནི་མི་ཟད་གཏེར་གྱུར་ཏེ། །
現前吾變無盡藏
ཡོ་བྱད་མཁོ་དགུ་སྣ་ཚོགས་སུ། །
首要九眾諸受用
མདུན་དུ་ཉེ་བར་གནས་གྱུར་ཅིག། །
祈願現前悉備全
最近所講述《入雄心菩薩行論》的內容,都要仔細地思惟,因為思惟與打坐有關。在修行成道上,我們每天要修持菩薩行的思惟,在思想與心態上都有這樣的練習就稱為思惟。
今天要講述的是正確的思惟。在無量無邊的眾生世界裡,我們要經常想到幫忙眾生、幫助眾生,而且必須先建立這種幫助眾生的思惟。當圓滿具足這種思惟的時候,或許有一天真的具有這種力量或有辦法時,自然就能直接幫助有情眾生。
雖然現在力量不具足,但在思惟中有這種想法,有肯定和下定決心的發心,當有一天真的具足這個緣分,而且自己也具足力量時,自然就會形成利益眾生的順緣,因此現在的思惟裡就必須要有各式各樣利益眾生的思想,還有行持也是如此。
在菩薩的行持裡自私自利的思想是無法成立的,將自己的身體及受用都獻給眾生的心態即是菩薩的行持。當具有這種菩薩的心態之後,則所做所行都非常不錯。
雖然對初學者而言,要具足這種思惟並不容易,但若是要具有菩薩的思想,則要遠離自私自利的思想,而且要遠離身體及受用等一切都是永遠堅定穩固存在的心態,並加以練習。
我們要大方地布施,還要練習這種大方的心態,並且遠離自私自利的思想,而布施的對象則是一切有情眾生,不執著自己的身體、受用以及善根,而且要練習將身口意、受用以及善根等全然獻給眾生的心態。當這三者皆俱全時,即是在菩薩道路上行持成功的源頭,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加以練習。
如果思想裡沒有想過布施,即沒有送出去的心態的話,則所行都只是一個形象而已,並不是真實。形象的意思是,猶如電影般的影像或畫紙上的圖像,但是這些影像或圖像並非真實的人物。雖然表面上有布施的行為,但是心中並沒有大方布施的心態,這並非真正的布施,因此心中要經常練習布施的心態。所謂「施」的意思即是大方的心態,所以要練習大方的布施。
我們所執著的有三種,一是身體,我們不想承受身體上的痛苦,而需要的是快樂,因為一切眾生皆是平等,因此祈願一切眾生皆具足一樣的快樂,而且要多練習這種心態。
二是受用,每個人都非常執著受用,因為我與眾生都需要這些受用,因此不執著的心態即等同達成布施的結果及勝道。
自己身口意與受用,再加上過去所做所行的善根,共有三種執著的項目。我們連善根也不能執著,要練習大方布施的心態。也不能以自己為主的思想形態來看待一切受用,也要練習大方布施的心態。自己的身口意也要有貢獻給眾生的大方布施之心態。
自己的身口意、受用及善根這三種執著的項目都是由我執所引起,因此要時時刻刻練習將這三種執著大方地獻給眾生的心態。
「眾生饑饉及窮困,現前吾變無盡藏」,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善根,讓有情眾生具足快樂。當看到心態上貧窮的眾生時,則施予講經說法的布施。若是遇到生活貧窮之人,則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行持布施食物、醫療等。並祈願這些窮人、病人、可憐人等時時刻刻都能得到一切受用,而且永遠用不完。
「首要九眾諸受用,祈願現前悉備全」,此處「九眾」是指諸多各式各樣的物品。祈願眾多受用時時刻刻都存在於每一個眾生的現前,並且長長久久永遠都不會用盡。
因為佛法是源源不絕,當我們看到煩惱豐富者、智慧貧窮者、不具慈悲者、心裡執著者、呆滯者等可憐苦悶的凡夫眾生時,要對他們一直講法,將一切佛法全都布施出去,並且讓他們的心中環繞諸多佛法,圓滿具足佛法的善德,讓他們的心中時時刻刻都圓滿存有佛法。
進而將自己一切的受用及善根等,尤其各式各樣圓滿俱全的受用,任誰所需何物都永遠具足在他們的現前,如需要良藥者得良藥,需要衣服者得衣服,需要食物者得食物等。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入雄心菩薩行論》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講述
སེམས་ཅན་ཕོངས་ཤིང་དབུལ་བ་ལ། །
眾生饑饉及窮困
བདག་ནི་མི་ཟད་གཏེར་གྱུར་ཏེ། །
現前吾變無盡藏
ཡོ་བྱད་མཁོ་དགུ་སྣ་ཚོགས་སུ། །
首要九眾諸受用
མདུན་དུ་ཉེ་བར་གནས་གྱུར་ཅིག། །
祈願現前悉備全
最近所講述《入雄心菩薩行論》的內容,都要仔細地思惟,因為思惟與打坐有關。在修行成道上,我們每天要修持菩薩行的思惟,在思想與心態上都有這樣的練習就稱為思惟。
今天要講述的是正確的思惟。在無量無邊的眾生世界裡,我們要經常想到幫忙眾生、幫助眾生,而且必須先建立這種幫助眾生的思惟。當圓滿具足這種思惟的時候,或許有一天真的具有這種力量或有辦法時,自然就能直接幫助有情眾生。
雖然現在力量不具足,但在思惟中有這種想法,有肯定和下定決心的發心,當有一天真的具足這個緣分,而且自己也具足力量時,自然就會形成利益眾生的順緣,因此現在的思惟裡就必須要有各式各樣利益眾生的思想,還有行持也是如此。
在菩薩的行持裡自私自利的思想是無法成立的,將自己的身體及受用都獻給眾生的心態即是菩薩的行持。當具有這種菩薩的心態之後,則所做所行都非常不錯。
雖然對初學者而言,要具足這種思惟並不容易,但若是要具有菩薩的思想,則要遠離自私自利的思想,而且要遠離身體及受用等一切都是永遠堅定穩固存在的心態,並加以練習。
我們要大方地布施,還要練習這種大方的心態,並且遠離自私自利的思想,而布施的對象則是一切有情眾生,不執著自己的身體、受用以及善根,而且要練習將身口意、受用以及善根等全然獻給眾生的心態。當這三者皆俱全時,即是在菩薩道路上行持成功的源頭,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加以練習。
如果思想裡沒有想過布施,即沒有送出去的心態的話,則所行都只是一個形象而已,並不是真實。形象的意思是,猶如電影般的影像或畫紙上的圖像,但是這些影像或圖像並非真實的人物。雖然表面上有布施的行為,但是心中並沒有大方布施的心態,這並非真正的布施,因此心中要經常練習布施的心態。所謂「施」的意思即是大方的心態,所以要練習大方的布施。
我們所執著的有三種,一是身體,我們不想承受身體上的痛苦,而需要的是快樂,因為一切眾生皆是平等,因此祈願一切眾生皆具足一樣的快樂,而且要多練習這種心態。
二是受用,每個人都非常執著受用,因為我與眾生都需要這些受用,因此不執著的心態即等同達成布施的結果及勝道。
自己身口意與受用,再加上過去所做所行的善根,共有三種執著的項目。我們連善根也不能執著,要練習大方布施的心態。也不能以自己為主的思想形態來看待一切受用,也要練習大方布施的心態。自己的身口意也要有貢獻給眾生的大方布施之心態。
自己的身口意、受用及善根這三種執著的項目都是由我執所引起,因此要時時刻刻練習將這三種執著大方地獻給眾生的心態。
「眾生饑饉及窮困,現前吾變無盡藏」,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善根,讓有情眾生具足快樂。當看到心態上貧窮的眾生時,則施予講經說法的布施。若是遇到生活貧窮之人,則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行持布施食物、醫療等。並祈願這些窮人、病人、可憐人等時時刻刻都能得到一切受用,而且永遠用不完。
「首要九眾諸受用,祈願現前悉備全」,此處「九眾」是指諸多各式各樣的物品。祈願眾多受用時時刻刻都存在於每一個眾生的現前,並且長長久久永遠都不會用盡。
因為佛法是源源不絕,當我們看到煩惱豐富者、智慧貧窮者、不具慈悲者、心裡執著者、呆滯者等可憐苦悶的凡夫眾生時,要對他們一直講法,將一切佛法全都布施出去,並且讓他們的心中環繞諸多佛法,圓滿具足佛法的善德,讓他們的心中時時刻刻都圓滿存有佛法。
進而將自己一切的受用及善根等,尤其各式各樣圓滿俱全的受用,任誰所需何物都永遠具足在他們的現前,如需要良藥者得良藥,需要衣服者得衣服,需要食物者得食物等。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