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身體是一切我執的根源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入雄心菩薩行論》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講述
བདག་གི་ལུས་ལ་རྩེ་བྱེད་དམ། །
於吾身體戲弄或
ཅོ་འདྲི་ག་ཞའི་རྒྱུ་བྱེད་ཀྱང་། །
詆毀譏諷亦可也
བདག་གི་ལུས་འདི་བྱིན་ཟིན་གྱིས། །
吾身咸已布施竟
འདི་ཡི་ཁ་ཏས་ཅི་ཞིག་བྱ། །
如是守護復何為
身體是一切我執的根源,有了身體以後,就會做出許多安排,為了上輩子、這輩子、下輩子創造出很多事情的源頭就是我們的身體。為了讓身體得到快樂、舒適,也為了讓身體不要有窘迫的痛苦,因此形成很多事情,這些狀態全然都是因為有我,而有我的原因則是身體。
當我們已經融入大乘法門以後,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而發起菩提心。發起菩提心的時候,要把自己窄小的心擴大,變成寬寬大大的心。發起菩提心以後,窄窄自私自利的心就會消失,因為已經將自私自利之源頭,即自己的身體獻給眾生。
如果初學者無法做到身口意獻給眾生的事情,但仍要在心中訓練發心及相信自己的身口意都獻給眾生。由無明所引起我執的源頭就是我們的身體,將身體獻給眾生以後,身體即屬於眾生。
「於吾身體戲弄或,詆毀譏諷亦可也,吾身咸已布施竟,如是守護復何為」,如昨所述般,如果有人頑皮地戲弄我的身體,將之變成一個玩具般,或是故意胡說毀謗,或是故意做出窘迫我的身體的事情時,都要想到我的身體早已獻給眾生,因此無須再一直辛苦忙碌地保護著、守護著自己的身體。
因為既然已經將身體獻給眾生,眾生要如何運用,就由眾生自行決定。如同先前所講述有關如河達魚的故事,往昔有一座城市的人們都染上嚴重的疾病,但只要食用如河達魚的肉,他們的病情就會痊癒,當時佛陀在行持菩薩道的過程中,直接將自己的身體變成如河達魚獻給城民。
同樣的,如果我們大乘修行者的心中有自私自利的心,則無法修持。若是想要遠離自私自利的心,則需廣發菩提心。菩提心有三種,一是如船夫之發心,二是如牧羊人之發心,三是如國王之發心。若有發心,並且放下自私自利的心,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情,則自然也能行持自己的事情。
意思是,當放下自私自利而發起菩提心,並且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情,則自己的事情自然也會成功,並不是要捨棄自己的事情。因為擁有寬闊的心胸,直接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情,我們同時也會獲得福德資糧相關的人天果位之十個善根,或獲得小乘果位的出離心之善根、無我之善根,或獲得大乘修行成道的菩提心之善根,即慈悲的心與證悟空性的智慧二者雙融的菩提心。
當這些都行持起來、想起來的時候,就是利益眾生的事情,也是自己的事情,因為透過將身體獻給眾生,而形成自己心中法身的真理,所以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自己。
但有些人聽錯了,認為如果將身體等全都獻給眾生以後,自己該怎麼辦呢?如果我們在我執以及自私自利的情況下,行持任何事情,則所做到的事情或成道的事情都是很少、很渺小,因為只有在自己的範圍內行持。若是與他人共同行持的話,則事情會更擴大。
如同自己一個人做一個事業,或是推動很多人一起做事業,這二者相較,通常推動其他人一起共同協助的情況下,不僅可以幫忙別人做起來,連自己的事業也可以做起來,甚至做得更大,而不是自己一個人自私自利、獨自行事。
例如有些大老闆,不僅為自己的事業忙碌,同時也為他人而推動大家一起行持,持續發展事業,因此事業越做越大,這是因為透過眾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同樣的,若是我們以自私自利的行持來追求現世的快樂,或僅尋求阿羅漢的果位,這樣行持的範圍是很小的。若是透過眾生,進而協助眾生、幫助眾生,我們自然會獲得十地五道的境界與成佛道路上所需要的善根力量。
意思是,一個人心胸窄窄地坐在一個小房子裡獨自一人做事情,或是大家共同行持、互相幫忙,共同合作工廠開發、研究、生產等,這時後者不僅可以幫助到眾人,同時也可以幫助到自己。
因為我們的身體等一切都已經獻給眾生,而變成與眾生共同積聚福德資糧,以及與眾生共同成就智慧資糧,不僅此原本行持善根者會成功,而且幫助推動行持善根的眾生也會成功,還能共同獲得成就大乘成道的佛果。
總之,大乘修行者離不開眾生,並且要放下自私自利的心態,而放下的方法就是將自己的身體等一切受用都獻給眾生,進而共同行持解脫成佛的道路。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入雄心菩薩行論》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講述
བདག་གི་ལུས་ལ་རྩེ་བྱེད་དམ། །
於吾身體戲弄或
ཅོ་འདྲི་ག་ཞའི་རྒྱུ་བྱེད་ཀྱང་། །
詆毀譏諷亦可也
བདག་གི་ལུས་འདི་བྱིན་ཟིན་གྱིས། །
吾身咸已布施竟
འདི་ཡི་ཁ་ཏས་ཅི་ཞིག་བྱ། །
如是守護復何為
身體是一切我執的根源,有了身體以後,就會做出許多安排,為了上輩子、這輩子、下輩子創造出很多事情的源頭就是我們的身體。為了讓身體得到快樂、舒適,也為了讓身體不要有窘迫的痛苦,因此形成很多事情,這些狀態全然都是因為有我,而有我的原因則是身體。
當我們已經融入大乘法門以後,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而發起菩提心。發起菩提心的時候,要把自己窄小的心擴大,變成寬寬大大的心。發起菩提心以後,窄窄自私自利的心就會消失,因為已經將自私自利之源頭,即自己的身體獻給眾生。
如果初學者無法做到身口意獻給眾生的事情,但仍要在心中訓練發心及相信自己的身口意都獻給眾生。由無明所引起我執的源頭就是我們的身體,將身體獻給眾生以後,身體即屬於眾生。
「於吾身體戲弄或,詆毀譏諷亦可也,吾身咸已布施竟,如是守護復何為」,如昨所述般,如果有人頑皮地戲弄我的身體,將之變成一個玩具般,或是故意胡說毀謗,或是故意做出窘迫我的身體的事情時,都要想到我的身體早已獻給眾生,因此無須再一直辛苦忙碌地保護著、守護著自己的身體。
因為既然已經將身體獻給眾生,眾生要如何運用,就由眾生自行決定。如同先前所講述有關如河達魚的故事,往昔有一座城市的人們都染上嚴重的疾病,但只要食用如河達魚的肉,他們的病情就會痊癒,當時佛陀在行持菩薩道的過程中,直接將自己的身體變成如河達魚獻給城民。
同樣的,如果我們大乘修行者的心中有自私自利的心,則無法修持。若是想要遠離自私自利的心,則需廣發菩提心。菩提心有三種,一是如船夫之發心,二是如牧羊人之發心,三是如國王之發心。若有發心,並且放下自私自利的心,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情,則自然也能行持自己的事情。
意思是,當放下自私自利而發起菩提心,並且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情,則自己的事情自然也會成功,並不是要捨棄自己的事情。因為擁有寬闊的心胸,直接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情,我們同時也會獲得福德資糧相關的人天果位之十個善根,或獲得小乘果位的出離心之善根、無我之善根,或獲得大乘修行成道的菩提心之善根,即慈悲的心與證悟空性的智慧二者雙融的菩提心。
當這些都行持起來、想起來的時候,就是利益眾生的事情,也是自己的事情,因為透過將身體獻給眾生,而形成自己心中法身的真理,所以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自己。
但有些人聽錯了,認為如果將身體等全都獻給眾生以後,自己該怎麼辦呢?如果我們在我執以及自私自利的情況下,行持任何事情,則所做到的事情或成道的事情都是很少、很渺小,因為只有在自己的範圍內行持。若是與他人共同行持的話,則事情會更擴大。
如同自己一個人做一個事業,或是推動很多人一起做事業,這二者相較,通常推動其他人一起共同協助的情況下,不僅可以幫忙別人做起來,連自己的事業也可以做起來,甚至做得更大,而不是自己一個人自私自利、獨自行事。
例如有些大老闆,不僅為自己的事業忙碌,同時也為他人而推動大家一起行持,持續發展事業,因此事業越做越大,這是因為透過眾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同樣的,若是我們以自私自利的行持來追求現世的快樂,或僅尋求阿羅漢的果位,這樣行持的範圍是很小的。若是透過眾生,進而協助眾生、幫助眾生,我們自然會獲得十地五道的境界與成佛道路上所需要的善根力量。
意思是,一個人心胸窄窄地坐在一個小房子裡獨自一人做事情,或是大家共同行持、互相幫忙,共同合作工廠開發、研究、生產等,這時後者不僅可以幫助到眾人,同時也可以幫助到自己。
因為我們的身體等一切都已經獻給眾生,而變成與眾生共同積聚福德資糧,以及與眾生共同成就智慧資糧,不僅此原本行持善根者會成功,而且幫助推動行持善根的眾生也會成功,還能共同獲得成就大乘成道的佛果。
總之,大乘修行者離不開眾生,並且要放下自私自利的心態,而放下的方法就是將自己的身體等一切受用都獻給眾生,進而共同行持解脫成佛的道路。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