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元始的本心是乾淨的


《入雄心菩薩行論》
第二品 懺悔罪業
持明新譯講述(上)
མགོན་པོའི་སྤྱན་སྔར་མངོན་སུམ་དུ།།
今於怙主之現前
ཐལ་སྦྱར་སྡུག་བསྔལ་འཇིགས་སེམས་ཀྱིས།།
合掌畏罪苦心以
ཡང་དང་ཡང་དུ་ཕྱག་འཚལ་ཏེ།།
持續恆常恭頂禮
དེ་དག་ཐམས་ཅད་བཤགས་པར་བགྱི།།
全然罪業皆懺悔
「今於怙主之現前」,「怙主」是指釋迦牟尼佛等一切果佛的諸佛如來,為何一切果佛皆稱為怙主呢?因為釋迦牟尼佛等諸佛如來已淨化心中所有非常微細的障礙。佛陀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成道的過程以後,內心已全然開悟,已通達一切智慧。再者,佛陀成佛以後,度化有情則極為容易,且神通廣大、十力具足,因此釋迦牟尼佛等諸佛如來即是怙主。
「合掌畏罪苦心以」,怙主真實存在於我們的現前,我們要合掌。為什麼要合掌呢?因為合掌代表著信心。若是對佛有信心者,則有被度化的機會;若是對佛沒有信心者,則無法被度化。如同世間法一樣,若對自己有信心、對事情有信心,事情成功的機率則會高一點。
同樣的,我們在諸佛如來的現前,要具足相信、信心地合掌,而後發露以往曾違犯的過錯。如同當你做錯一件事情時,他人會詢問你做錯什麼事情,可否幫助你解決問題般,諸佛如來即是我們懺悔時的證人。
我們應觀想諸佛如來在自己的心中或現前,而後直接向諸佛如來懺悔,懺悔自己在生死輪迴裡,因為貪心、瞋心、痴心而引起、形成無數的痛苦,如此一直不停地發露,並且心中默想,過去由於無明幻覺的原因,造作許多惡業,以後我面對死苦的時候、在臨終中陰的時候、尋找來世的時候,會面對這麼多的痛苦。
「持續恆常恭頂禮,全然罪業皆懺悔」,心裡要一直想起這些業力,口中說出這些業力,並且持續地頂禮。當懺悔的時候,我們必須不藏不密。若是藏著、密著曾造作的惡業,則無法透過懺悔而淨化惡業,因為沒有誠實地發露自己所有的過失,所以應在諸佛如來現前,自己的心中、口中皆不藏不密地說出自己所有的過錯。
一直持續地頂禮的意思是,我們應以非常強大的後悔來懺悔,因為沒有懺悔,仍會繼續墮入輪迴。懺悔意思是改變,並且永遠不再做錯。
但是凡夫的懺悔仍會反覆地做錯、懺悔,又做錯、又再懺悔,因此我們允諾永不再做錯的懺悔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要懺悔是因為我們有原罪嗎?我們本身並沒有原罪,猶如太陽原本沒有被雲遮蔽般,但是當太陽在雲層的上面時,太陽則如同被雲遮蔽。
同樣的,種性如來藏、本心並沒有任何污染、沒有任何過錯、沒有任何需要懺悔的部分。然而,因為無明幻想而使得眾生在輪迴中流轉。
無明就是不明,由於不明而造作貪、瞋、痴等惡業,因而創造地獄、餓鬼、旁生的世界,這一切都是由幻覺而來的。
元始的本心是乾淨的、沒有污染、沒有障礙、沒有窘迫的煩惱存在,在輪迴裡流浪乃幻覺的原因,因此我們要懺悔的部分是心外的污染與幻覺,我們要淨化的是心外的障礙,並不是有原罪而需要懺悔。
如果原罪是堅定穩固地存在,則無法懺悔、淨化。佛陀宣說惡業與善業都是不定的,它並不是堅定穩固的,所以可以透過懺悔來淨化惡業。惡業本身沒有功德,但是可以懺悔、淨化,此即是惡業最大的功德。因為惡業並非堅定、穩固,所以惡業是可以隨時懺悔的。
在懺悔的時候,我們要在身心不二的情況下懺悔。身體方面,雙手合掌,語言方面,說出自己所有的缺點與做錯的一切惡業,並在心中想起這些惡業,運用善根對治的力量、法道成功的力量,非常急切地懺悔曾造作的一切惡業,而後再迴向。
春天播下一袋青稞米的種子,秋天到來時,即會長出青稞米。如果青稞米的種子摻雜一顆大米或燕麥的種子,則也會長出一棵大米或是燕麥。
同樣的,如果此生中身口意的一切行持都是以善為主,然而曾經造作一項惡行而且沒有好好地懺悔,在以後生死輪迴裡仍要承受這個惡果。
可見要想起來、說出來曾造作的每一個惡業,而且要在非常後悔的情況下懺悔,這樣才有效果。後悔是一種懺悔,一直保持善念也是一種懺悔,如此好好地懺悔是非常不錯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入雄心菩薩行論》第六品修忍辱

《極樂願文》 2.12懺悔未知自性罪之一

《極樂願文》 參、往極樂淨土四真理一、觀想淨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