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世間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快樂
《入雄心菩薩行論》
第二品 懺悔罪業
持明新譯講述
སྔོན་ཆད་མྱོང་སྟེ་ཞིག་པ་ལས།།
往昔諸受皆壞滅
བདག་ལ་ལྷག་པ་ཅི་ཡོད་ན།།
我豈能有何異耶
བདག་ནི་དེ་ལ་མངོན་ཞེན་ནས།།
吾於此等極貪執
བླ་མའི་བཀའ་དང་འགལ་བར་བྱས།།
上師教言相違犯
「往昔諸受皆壞滅,我豈能有何異耶」,雖然我們之前已享受過許多不同對境所形成的快樂,但是這些享受無法在第二個剎那間存在,仍會毀損、滅掉的。對自己而言,沒有特別的存在者、堅定者,無論哪裡都沒有可以永恆享受的東西。
此意是,往昔我們一直享受著五妙欲,眼睛看到美麗的東西、耳朵聽到悅耳的音樂、鼻子聞到妙香、舌根嘗到美味、身體觸碰到柔軟的東西。在享受的過程裡,當對境與心識相遇、觸碰時,剎那間會有快樂的感受,但是快樂卻無法在第二個剎那間存在,它會消失、消散。即使我們在剎那間已享受過快樂,但是在第二個剎那就會消逝,所以世間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快樂。
「吾於此等極貪執,上師教言相違犯」,凡夫認為有漏的快樂皆是永恆堅定,但事實上沒有一個真實的精髓存在。然而我們卻一直貪婪、執著於五妙欲,由於這樣的行持,從始至今毀掉的是自己。
為了享受對境所形成的五妙欲,違犯了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大上師釋迦能仁的教言。我們為了五妙欲,非常認真地追求這些幻覺的慾望,因而造作由貪心、瞋恨心、嫉妒心等所形成的惡業。
為了五妙欲,我們違犯上師釋迦能仁的教言。佛的教言是,五妙欲是有漏的、短暫的快樂,也是無常的,任誰貪執五妙欲,則如同舔利刀上的蜂蜜般,舌頭立即會被割傷。
享受五妙欲的時候,看似舒服自在的樣子,但是一直繼續貪執這些慾望卻是一種痛苦,猶如舔利刃上的甜味,舔的時候非常享受,但一舔後,舌頭即會被割傷,甚極痛苦。
同樣的,五妙欲的享受只有一剎那而已,伴隨而來的卻是許多痛苦,這是因為五妙欲是由貪瞋痴所形成的慾望。許多眾生都是為了五妙欲而遭受痛苦,尤其對人類而言,也會形成六親不認的痛苦,而動物則是弱肉強食,大的吃小的,而小的鑽進大的身體裡等。
每一個眾生都是自私自利的原因是,心中有希求五妙欲的慾望,於是在行持之中同時造作許多貪瞋痴的惡業,因此無法停止生死輪迴裡的幻苦。
每一眾生都享受過對境所形成的五妙欲,然而享受的快樂在剎那之間就會消失,最後都會不見。往昔享受過的與現在想享受的、慾求的一切是一樣的,所以不需要有慾求,因為享受一下即會消失。
若是再為了五妙欲,則在未來的人生裡,自己仍然會煩惱下去、貪婪下去,被綑綁下去、窘迫下去,結果就是造作很多惡業。
再講述一遍,由於沒有聽從、沒有做到釋迦牟尼佛、傳承上師、善知識的教言,因此違犯了教言,於是讓我們墮入輪迴、產生幻想、感受痛苦,所以不要像過去一樣希求一切五妙欲,不要有太強的執著。
因為人事物所形成的一切對境都是沒有精髓,過去享受過的,現在則已消逝。現在依然追求享受五妙欲,但這些也都不是堅定穩固,也一樣會毀掉,也是沒有任何精髓的。
在往後的日子裡,不要再為了五妙欲而造作惡業。過去曾經享受過的五妙欲,現已毀逝。若現在再同樣地追求沒有精髓的五妙欲是不好的,因為它們都不是堅定穩固,所以要停下來,從今往後要聽從佛祖上師的教言、善知識的教言,即是如此。
此處提到的上師,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上師釋迦牟尼佛、伏德越,如果我們持續追求五妙欲,則已違反佛的教言,尤其是吃肉、貪戀女性或男性、吸菸、吸鼻烟等,這些對於此生則無太多特別的利益。
意思是,在生生世世裡一直增加貪婪慾求之人,如此執著對自己不好,對他人也不好,尤其是吸菸、喝酒、吸毒、吸鼻烟、愛情等,皆是無量痛苦的幻覺,一切希求皆是毫無意義的。
五妙欲是自己身口意所感受到的一切,而五妙欲皆是外在對境所引起的,事實上五妙欲自然而然即會消逝。以前的感受已消失,之後又再希求。當放下執著的時候,會放下很多痛苦,也會放下很多忙碌的事情。誰放下了呢?印度的成就者幾乎都放下了,密勒日巴也放下了。然而,聽聞、思考、修持、禪坐是不用放下的,因為這些都是目前對治輪迴的方法。
過去已經享受過五妙欲,即使現在享受也是不怎麼樣,仍然會消失的。事實上,一切的五妙欲皆是痛苦、幻覺,以及繼續輪迴的源頭。
第二品 懺悔罪業
持明新譯講述
སྔོན་ཆད་མྱོང་སྟེ་ཞིག་པ་ལས།།
往昔諸受皆壞滅
བདག་ལ་ལྷག་པ་ཅི་ཡོད་ན།།
我豈能有何異耶
བདག་ནི་དེ་ལ་མངོན་ཞེན་ནས།།
吾於此等極貪執
བླ་མའི་བཀའ་དང་འགལ་བར་བྱས།།
上師教言相違犯
「往昔諸受皆壞滅,我豈能有何異耶」,雖然我們之前已享受過許多不同對境所形成的快樂,但是這些享受無法在第二個剎那間存在,仍會毀損、滅掉的。對自己而言,沒有特別的存在者、堅定者,無論哪裡都沒有可以永恆享受的東西。
此意是,往昔我們一直享受著五妙欲,眼睛看到美麗的東西、耳朵聽到悅耳的音樂、鼻子聞到妙香、舌根嘗到美味、身體觸碰到柔軟的東西。在享受的過程裡,當對境與心識相遇、觸碰時,剎那間會有快樂的感受,但是快樂卻無法在第二個剎那間存在,它會消失、消散。即使我們在剎那間已享受過快樂,但是在第二個剎那就會消逝,所以世間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快樂。
「吾於此等極貪執,上師教言相違犯」,凡夫認為有漏的快樂皆是永恆堅定,但事實上沒有一個真實的精髓存在。然而我們卻一直貪婪、執著於五妙欲,由於這樣的行持,從始至今毀掉的是自己。
為了享受對境所形成的五妙欲,違犯了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大上師釋迦能仁的教言。我們為了五妙欲,非常認真地追求這些幻覺的慾望,因而造作由貪心、瞋恨心、嫉妒心等所形成的惡業。
為了五妙欲,我們違犯上師釋迦能仁的教言。佛的教言是,五妙欲是有漏的、短暫的快樂,也是無常的,任誰貪執五妙欲,則如同舔利刀上的蜂蜜般,舌頭立即會被割傷。
享受五妙欲的時候,看似舒服自在的樣子,但是一直繼續貪執這些慾望卻是一種痛苦,猶如舔利刃上的甜味,舔的時候非常享受,但一舔後,舌頭即會被割傷,甚極痛苦。
同樣的,五妙欲的享受只有一剎那而已,伴隨而來的卻是許多痛苦,這是因為五妙欲是由貪瞋痴所形成的慾望。許多眾生都是為了五妙欲而遭受痛苦,尤其對人類而言,也會形成六親不認的痛苦,而動物則是弱肉強食,大的吃小的,而小的鑽進大的身體裡等。
每一個眾生都是自私自利的原因是,心中有希求五妙欲的慾望,於是在行持之中同時造作許多貪瞋痴的惡業,因此無法停止生死輪迴裡的幻苦。
每一眾生都享受過對境所形成的五妙欲,然而享受的快樂在剎那之間就會消失,最後都會不見。往昔享受過的與現在想享受的、慾求的一切是一樣的,所以不需要有慾求,因為享受一下即會消失。
若是再為了五妙欲,則在未來的人生裡,自己仍然會煩惱下去、貪婪下去,被綑綁下去、窘迫下去,結果就是造作很多惡業。
再講述一遍,由於沒有聽從、沒有做到釋迦牟尼佛、傳承上師、善知識的教言,因此違犯了教言,於是讓我們墮入輪迴、產生幻想、感受痛苦,所以不要像過去一樣希求一切五妙欲,不要有太強的執著。
因為人事物所形成的一切對境都是沒有精髓,過去享受過的,現在則已消逝。現在依然追求享受五妙欲,但這些也都不是堅定穩固,也一樣會毀掉,也是沒有任何精髓的。
在往後的日子裡,不要再為了五妙欲而造作惡業。過去曾經享受過的五妙欲,現已毀逝。若現在再同樣地追求沒有精髓的五妙欲是不好的,因為它們都不是堅定穩固,所以要停下來,從今往後要聽從佛祖上師的教言、善知識的教言,即是如此。
此處提到的上師,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上師釋迦牟尼佛、伏德越,如果我們持續追求五妙欲,則已違反佛的教言,尤其是吃肉、貪戀女性或男性、吸菸、吸鼻烟等,這些對於此生則無太多特別的利益。
意思是,在生生世世裡一直增加貪婪慾求之人,如此執著對自己不好,對他人也不好,尤其是吸菸、喝酒、吸毒、吸鼻烟、愛情等,皆是無量痛苦的幻覺,一切希求皆是毫無意義的。
五妙欲是自己身口意所感受到的一切,而五妙欲皆是外在對境所引起的,事實上五妙欲自然而然即會消逝。以前的感受已消失,之後又再希求。當放下執著的時候,會放下很多痛苦,也會放下很多忙碌的事情。誰放下了呢?印度的成就者幾乎都放下了,密勒日巴也放下了。然而,聽聞、思考、修持、禪坐是不用放下的,因為這些都是目前對治輪迴的方法。
過去已經享受過五妙欲,即使現在享受也是不怎麼樣,仍然會消失的。事實上,一切的五妙欲皆是痛苦、幻覺,以及繼續輪迴的源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