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雄心菩薩行論》眾生唯一怙主睿思以


《入雄心菩薩行論》
第一品菩提心利德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講述

 འགྲོ་བའི་དེད་དཔོན་གཅིག་པུ་ཚད་མེད་བློས།།
 眾生唯一怙主睿思以 
ལེགས་པར་ཡོངས་སུ་བརྟགས་ན་རིན་ཆེ་བས།། 
持續觀研知此心最勝
 འགྲོ་བའི་གནས་དང་གྲལ་བར་འདོད་པ་རྣམས།།
 趨赴輪迴欲離之眾們 
རིན་ཆེན་བྱང་ཆུབ་སེམས་ལེགས་བརྟན་པར་ཟུང་།། 
貴究菩提寶心應穩持

 「眾生唯一怙主睿思以,持續觀研知此心最勝」,講到如來無量慧的時候,我們要先思考一下,佛陀的智慧是否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的呢?答案為否定的。佛陀乃經過三大阿僧祇劫而成道,在成道的日子裡都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行持六度究竟的波羅蜜多,最後達成佛的智慧,所以如來佛的「無量慧」不是突然而來的。 
佛陀在內心的境界上,練習慈、悲、喜、捨之四無量心,從而修煉成就。釋迦能仁佛或是如來佛,在成道過程中的每一世裡皆行持菩薩的道路,俱全聽聞、思考、修持等一切智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都是處於圓滿的狀態之中,最後證得如來佛的無量慧。 如來佛的無量慧是佛恆久以來透過非常仔細的觀察、研究而圓滿的。佛研究什麼呢?研究如何脫離輪迴,脫離輪迴的意思就是能夠掌控凡夫的心。在凡夫的世界裡永遠控制不了這顆心,導致我們不斷地輪迴。為什麼稱為輪迴呢?因為它是輪轉的,在妄念、幻覺裡一直轉、一直轉,從來沒有停止過,所以輪迴也是輪轉的意思。如果想要遠離這輪迴、輪轉的世界,要用哪一個辦法才是最好的呢?佛一直在觀察、研究這件事情。
 「趨赴輪迴欲離之眾們,貴究菩提寶心應穩持」,如同窮苦貧困的人生,若獲得心想事成的摩尼寶、極其珍貴的如意寶,即可由窮苦的困境中度脫,這是比喻如果具有菩提心,凡夫即可度脫輪迴。 
佛陀研究出六道輪迴的苦,地獄道是燃燒火和林林總總極大的痛苦;餓鬼道是口渴、飢餓的痛苦;畜生道是被利用、宰殺的痛苦;阿修羅道是嫉妒的痛苦;天界則是沉迷享樂導致懈怠而產生的痛苦。 
六道輪迴的苦,特別是人道有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等,若要淨化這些苦的話,要運用什麼方法去對治呢?答案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的對治,無論是六道輪迴的苦或生老病死的苦都會遠離的,這如同擁有摩尼寶或如意寶,可以讓眾生脫離窮困貧苦一般。 有情的怙主釋迦牟尼佛如同我們的導遊般,帶領一切有情到大解脫寶洲上,教導眾生遠離所有輪迴痛苦的方法,就是菩提心。此是佛已經研究出來的,若以一般凡夫有限的思惟所研究出來的方法是不準確的,或是以機器演算也是不準確的。 
如來佛從久遠的成道過程中,於菩提的道路上行持,開悟了佛性、本心,獲得無量無邊的智慧。佛研究出能遠離輪迴的方法就是菩提心,所以必須要堅穩菩提心。在堅固、穩定的基礎下,永久持握菩提心,永遠都不要放棄菩提心。 
在每天的分秒中都要發起菩提心,發菩提心與生菩提心相較,生菩提心是最佳、最好的。在自己的修行成道中,要持續地保持、穩持住生菩提心,這是佛陀所研究出來的結果。 總括而言,如來佛經過研究後,得證了一個結果,若要脫離輪迴幻想之苦,必須要有菩提心。佛陀是帶領解脫的大導師,是帶領我們脫離輪迴的導遊,能仁佛說若要遠離輪迴的苦、淨化輪迴的苦,則應堅定不移地持握菩提心,在行持菩提心的大道上,學習大乘最主要、最珍貴的法道。因為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是最大的,所以要學習菩提心,而後在解脫的道路上穩持菩提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極樂願文》 參、往極樂淨土四真理一、觀想淨土(一)

གླིང་ལྔ་མཚོ་བཞིས་རི་མོར་དོད་པའི་མཐུན་སྣང་གོ་ལ་ཟླུམ་པོའི་རྩེར།།

《入雄心菩薩行論》持明慧露 人生過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