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願文》 參、往極樂淨土四真理二、身口意積聚福德 (一)虔誠禮敬之二


《極樂願文》 
恰美仁波切著作 
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參、往極樂淨土四真理二、身口意積聚福德 (一)虔誠禮敬之二 

再者,我們也沒有想過這些有漏的歡樂是剎那間就會消失,是無法長久的。凡夫眾生都沒有這樣想過,如果有這種想法的話,就會想到釋迦牟尼佛還是悉達多王子的時候,他有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數不盡的美眷隨從,但他仍然放下世間的享樂,因為這一切都只是有漏短暫的快樂,沒有任何精髓的存在。 
我們應學習佛陀在成道過程中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當你覺得在家裡很苦、很悶、很雜亂時,也許這是給你的磨練,因為這也是佛陀成道過程所選擇的路。他捨去一切世間圓滿的人事物,克服了一切的不圓滿,最終證悟本心的力量,這才是我們要好好學習佛陀的地方。 
雖然我們做得到和做不到是兩碼事情,但是很多漢人、藏人都將方向搞錯了。佛法裡說的,我要如理如法做得到,可是因為我還是凡夫眾生,所以不一定能做到。如果你所認知究竟的道理,是放在如同凡夫眾生所追求的一樣,一定要有這樣的境界、過程、目的才算是圓滿,如此追求圓滿的方向則是錯誤的。佛陀在身為太子時,捨棄了凡夫眾生所追求的圓滿和一切有漏的快樂,所以我們的方向、目的絕不能搞錯。 
我們痛苦的時候、身邊病人很多的時候、家破人亡的時候,要想佛陀說的佛法都是我們實修的真正道理,其輪迴真正的本貌即是空性。 
當自己遇到這些苦難,心態上要想,這太好了,自己有機會好好地練習,所以方向不要弄錯,遇到人生迫不得已的時候,要如此正念思惟。 然而,富有也有富有的好處,佛陀在第四轉法輪講法時,即變成金剛持一樣。國王恩札博德心裡想:「我想學佛,但是我不想遠離皇后、皇宮和富裕的生活,我全部都想擁有。佛陀,有沒有這樣的佛法呢?」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密法即是。 
五毒的一切對境、五根的一切對境、五識的一切對境等等,都可以在享有富裕生活的情況下,用「顯不執著」的道理來修持,如此則可以同時擁有富有與大密法的境界,所以上述這兩種修行的方法都是很好的。
 我今天為什麼要強調這種道裡呢?有的人說:「我很苦、我很悶。」我的妹妹善行母桑巔卓噶一生行持佛法的善業,她禪定的力量很強。我經常提到她,希望她不要死,因為她真的無私地幫助一切有緣眾生。可是也因為業力的展現,她多次生病開刀,在她生病之時,她想到很多佛法的道理,很圓滿、很自在地接受病苦,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 
我們有時迫不得已遇到了困難、生病、家破人亡等等,種種的事情已經發生在自己的幻覺裡,這些情況就如同石女生子,兒子從來沒有生過、也沒有死過。以事實的究竟而言,石女怎麼會生小孩呢?因為空性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生不滅」等等八不離戲的模樣,如同昨日的夢一樣。 
但是眾生卻不相信一切的顯現如同昨日的夢一樣,我們在幻覺的輪迴裡,遇上種種的困難時,要展現出心廣闊的力量來,這才是佛法的道理,應如是思惟。 
富者有富者修持佛法的方法,貧者有貧者修持佛法的方法,佛法對一切眾生都有相應對治的方法,如同太陽遍照,萬事萬物都會盛開。佛法要融入自心,將佛法的道理用在生活中,好好努力地聞思修,因為有佛法就有方法,可以終生受用。 
念誦文殊心咒「嗡 阿惹巴雜納德」,「阿」是無生空性之門,「惹」是無塵慧見空性之門,「巴」是勝義諦直顯之門,「雜」是無生無死之門,「納」是無名無言空性之門,「德」是廣大深刻智慧之門。 「我以三門敬頂禮」,凡夫眾生皆從身口意三門開始造業,最初是從心識、語言,而後身體的行為開始造作惡業,所以為了淨化身業而頂禮,淨化語業而念咒,淨化心的念頭業障而禪坐,以三門來頂禮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和在現前一樣的頂禮。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ཚོགས་མི་ཡོངས་ལ་གསལ་བཤད་ཞུ་ཡ་ནི་ང་ཚོའི་ལྔ་རིག་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8月7日(上)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1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