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23日(上)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23日(上)
གལ་ཏེ་སེམས་ཅན་ཡོད་མིན་ན།། 倘或眾生無有也 སུ་ལ་སྙིང་རྗེ་བྱ་ཞེ་ན།། 於誰而修慈悲心 འབྲས་བུའི་དོན་དུ་ཁས་བླངས་པའི།། 為解脫成果誓諾 རྨོངས་པས་བརྟགས་པ་གང་ཡིན་པའོ།། 愚痴稱號此即是
如果沒有眾生的話,菩薩對誰發起慈悲心等等,現在解釋一下這四句偈頌。若是眾生沒有實際存在的話,這時發起菩提心和發起慈悲的對象都沒有了,因為沒有眾生,所以你能對誰發起慈悲呢? 這時內佛教說,實際上,無有眾生時,不能發慈悲心,這是不可能,同樣也可以發慈悲心的。
沒有眾生的時候,不可能發起慈悲心,這樣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因為在非常仔細研究的情況下,有情眾生是幻浪痛苦的存在,所以我要發慈悲心,沒有這樣的道理。有情眾生是虛幻般的存在,空性展現出來的,所以發起慈悲心的動力也是如此虛幻,亦即空性展現出來的慈悲心,也可以發給實際上不存在、虛幻般的有情,眾生一定要實際存在,我才能發慈悲心,內佛教並沒有這麼說。
內佛教認為對境的眾生是空性為主、虛相而存在的,如同夢境的人物般存在,而發慈悲心的真理也是如此,如同睡醒的醒悟者要將沒有睡醒的人叫醒般。證悟菩提、證悟空性究竟圓滿的覺悟者發起菩提心、慈悲心,對尚未證悟、還在幻浪輪迴裡窘迫的愚痴者,對他們發起慈悲心,在受戒上面已經有這樣的承諾和允諾。
無明幻想的眾生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猶如昨日夢裡的人受苦、辛苦、痛苦,故需喚醒他們一般。再者,如母有情都是幻覺而形成的,所以在成佛結果上面,要讓他們明白、讓他們開悟幻境清醒的行為,為這樣的真理而發起慈悲心,因此對境上沒有實際的眾生存在,也可以發起菩提心的原因即是如此。
一是沒有仔細研究,二是以勝義諦而言,實際上沒有眾生存在。可是以世俗諦而言,有情眾生的世界裡,他們因十二個緣起而幻流下去,從無明開始到生死之間一直幻流下去。以勝義諦而言,實際上無有眾生存在,但眾生還執著苦悶、幻想,我們要發起慈悲心,就是為了讓眾生甦醒、睡醒、明白,如上所述,實際上沒有眾生存在而發慈悲心是可以成立的,也有幫助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