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
下一個是愛,愛是什麼呢?前述有觸、有受,才會有愛,因為一直想、一直想喜歡的東西,愛就產生了,如果沒有觸、受的話,怎麼會愛呢?一直追求這個東西和一直想好的東西或喜歡的東西,想要得到這樣的一個感覺,事實上,愛的意思是這樣,和前述的觸、受有關係。
可是以八不離戲《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究竟岸來測量「愛」的時候,「愛」是無法產生起來的,因為「愛」從來沒有生過,從來沒有死過,從來沒有摸過,所以愛就是這樣。
下一個是「取」,剛才所說的「愛」就是享受一個對境,因為前面有觸,有享受一個對境的話就是愛。之後的「取」,更執著了一些、更強大了一些,自己一直想要、喜歡這個東西,直接找出來喜歡的東西,這即稱為「取」。以般若波羅蜜多智慧的慧顯來測量「取」的時候,「取」是無法成立的。因為它是八不離戲的慧空所顯現的樣子,所以這就是「無取」。 下一個是「有」,「有」是指我們造了一個非常強大的業力或善力,變成可以直接投胎的熟果,很厲害的一個善業或是惡業「有」是生的前一者,它很強,稱為「業」,而後是「生」,「生」以後,就是「老」,「老」以後,就是「死」。 此處說到「取」也沒有了,那麼「有」是有嗎?事實上,八不離戲的智慧之中研究「有」的時候,其本體的面貌是離戲之中的慧空,也是空性,沒有的。
同樣的,「生」也是,生也是八不離戲的智慧,「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等等厲害的力量,經常念誦,而且真的用在心裡的時候,了悟生、無生,無法生,無生。而無生的時候當然就是無老,沒辦法老,因為沒有生過,怎麼老呢?沒有老的話,也沒有死了,一切等等都是無,所以全部都是無。
從無明開始到死之前,以事實究竟的勝義諦測量它的時候、研究它的時候、摸它的時候,事實上都不在。 不在的樣子是桌上不存在花瓶,屋裡不存在人,這種不在的樣子嗎?不是的。它無法成立一個在,五蘊引起一切情器世界的色無法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
例如某甲昨天夢到的夢境,某乙一直尋找某甲的夢,或者是某甲尋找自己昨天對境的夢境,她找得到嗎?昨天某甲的心識所顯現出來的對境的夢,某甲也找不出來,永遠都 找不出來。而第二個人某乙去尋找她夢中的對境,他找得到嗎?當然是找不到,為什麼呢?因為從來沒有產生過這個東西,當然找不到。
同樣的,從無明開始到死之前一切不同的行持與感受,一切不同的形態,一切不同的事情都是從來沒有存在過,它本身的樣子就如同昨日的夢一樣,我們怎麼找呢?它就是 空、空、空,當然是空、空、空,空的原因在這裡。否則若不是空的話,一定找得到,特別是科學家會找得到。
上述即是闡述「無無明、無行、無識、無名色、無六入、無觸、無受、無愛、無取、無 有、無生、無老死」,以前念誦《般若心經》的時候,想過沒有呢?應該沒想過。 接著又說「亦無老死盡」,「盡」是無盡的盡,這時也要加上十二因緣來詮釋,無無明盡,加無行盡、無識盡、無名色盡、無六入盡、無觸盡、無受盡、無愛盡、無取盡、無有盡、無生盡、無老死盡。前面是無無明、無行,現在是無無明盡、無行盡。這裡一定要加「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以上就是所謂的十二個因緣,從無明開始到死之前,全部都是不在、無。而為什麼是無呢?若是不懂無的話,亂說無都是沒效的。
亂說無是什麼樣子呢?很多眾生都不懂無,一個人從無明開始到死之前,都是不知道無是什麼,為什麼是無呢?因為認為是常見,凡人是常見者,而凡人裡面過去有些思想家說斷見,空的,他們會說空的。 說出空的,沒有因、沒有果,全部都是空的,假如全部都是空的話,那麼為什麼會產生一切的五蘊引起的情器世界呢?無法產生,全部都是空,所以是邊見,偏了一邊的見,因為是空。這種的思想者永遠都無法承認因果緣起或性空緣起的徵兆,因為頑空裡面進去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