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七支供養


《普賢上師言教》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七支供養:七支供養為金剛次第諸多觀修方法之中無勤習與根器利者之行持,發心廣大者積福長期修習,則六臻究竟岸在一大劫所具足的福德,悉全能於剎那之間俱全達成,此生當中即能成佛。
    無上密法的皈依境之中肯定極大與最殊勝者唯一即是金剛上師,因此七支供養與上師諦悟相關連而一起修持,七支供養已俱全諸多積福的方法。
    首先傲慢的對治為頂禮支:觀想自己的身體如無量無邊剎土中的微塵般化現,同時觀想遍虛空般的有情與自己一起頂禮。而念誦:
釋 吾身剎土微塵般
   顯化無邊而頂禮
    修持五加行時,皈依與頂禮一起修持亦可,有此修持的傳統,但頂禮與上師相應一起修持是最正確,所以七支供養與上師相應一起修持,最為圓滿。
    頂禮時,身體頂禮即身體行大禮拜頂禮,語言頂禮即口中念誦祈願文,意頂禮即意念:「您知!一切皆放下,您知的相信。」並觀想我等一切有情悉全共同頂禮,因此身口意三門皆齊共至誠,乃極為重要。
    頂禮時,口散、眼散、心隨外在對境而轉,此即不可。若右邊有人走動、談話時,眼睛與心皆轉向右邊散亂,原本頂禮的雙手合十壓到左頰,反之左邊有人的時候,眼睛與心又轉向左邊散亂,結果雙手又觸及右頰。如是心散亂、為外境掌控下而轉、身體東倒西歪而行頂禮,如此行持,除了虐待勞頓自己的身體外,絲毫無有功德。
    頂禮時,雙手合掌應是蓮花含苞待放般的樣貌,若是雙掌緊併不留空間,或僅是指尖互觸,皆是不行,務必要正確。
大解脫十向增廣經載:
蓮花含苞待放狀
雙手頂上呈合掌
身軀無量如雲集
十方覺綻佛頂禮  如述
功德寶藏載:
放逸踏步非此躬身拜
心間虔敬形貌所呈現
花朵成束極握之掌器
幼黃花苞態樣嚴狀持
    緩緩地將雙手合掌置於頭頂上則身體的業障清淨,合掌於喉間則語言的業障清淨,合掌於心間則意的業障清淨,而後五體投地頂禮,一是額頭、雙掌手心與雙膝五處觸地,則五毒煩惱的業障皆淨化,乃佛身、佛言、佛意、功德、事業五種加持獲得的緣起所需,如此樣貌頂禮拜下,站起來時,腳應站直,再合掌如前一般頂禮,應如是行持。
    頂禮時,雙手合掌不如理如法正確行持,僅概略模樣合掌,這是不行的,或自己的膝蓋與額頭不著地,也是不行的,或站起時腰不挺直,也是不行,此些皆是不清淨的頂禮方式,絕不可如此,肯定是不好的頂禮方式。
佛經載:
    歪曲的頂禮,
    其業力會獲得駝背的侏儒之身體,聖宣。
    行持頂禮是為了積聚功德,若反而獲得惡劣身體的果報,則沒有必要行持頂禮,所以頂禮的時候,非常清淨圓滿是很重要的。
    頂禮的時候,為了比較輕易,在斜坡處頂禮比較容易站起,這樣也是不行的。或位於低窪的山洞,頂禮時無需過於躬身,若是如此頂禮,則一點點的精華皆無有。
    現今有些人前去親見上師的時候,通常第一遍的頂禮都能做好正確的頂禮,但之後的兩遍就隨意做,僅稍屈身而已,這稱為傲人的頂禮,這是沒有意義的,而許多無知的人也跟著學習。
    學習佛法時,主要的頂禮方式也應非常仔細地了知,
於上師現前聽聞後,應永不遺忘所知道的部分,好好修持,修持的意思即是直接行持。
    如此容易學習與了知的法門,若是沒有好好修持,也是不行的,則學習佛法一點點的依靠都沒有了,因此聽法的時候,包括一次頂禮的方式也都應學會,也應勝過不懂佛法的人。
    從前密勒日巴尊者至上師俄巴現前聽聞佛法時,上師俄巴正為眾多僧眾講授續研究二部(《喜金剛密續》),密勒日巴尊者從遙遠處向上師頂禮,上師俄巴極為開心歡喜,脫帽回禮,並說:「講法中間一個吉祥的緣起,那邊有一人是馬爾巴羅扎傳承的頂禮方式,去看看他是誰?」
依止上師、聽聞佛法應如染布一樣,會與過去有所不同,上師的行為如何,弟子應跟隨學成,例如染布的時候,染得很好,應會與還沒有染之前有一點點的不一樣。
    而現今有些人聽聞諸多法門,甚至是一百種法,但自相續卻絲毫沒有變好,所做之事與行為都與世俗凡人一模一樣,此種人即是法滑頭或誓損者。
    佛法可以降伏惡業者,但佛法無法降伏法滑頭,正如酥油可以軟化質硬的皮革,卻無法浸軟裝酥油的牛皮袋,如述般。這種人聽聞善根的功德、惡業的缺點與如來佛的功德時,認為只是說說而已,如果自己的思惟絲毫都沒有產生相信與信心的話,即使覺綻如來真實親臨也利益不到這種人。
鄔堅蓮花生大士云:
法滑頭此種隨眾不與
誓言毀損之友莫為伴
    即使知道一句佛法的意義,也都應融入自相續之中而修持,依靠上師的唯一精髓就是上師的慧身、慧言、慧意的行持皆應觀察而學習之。
凡人俗諺亦云:
一切行事皆模仿
模仿最佳者為善  如述般
    上師外內密的功德悉全自相續之中取得,應如泥塔小佛像擦擦從印模中取出一般。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14日(下)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25日(下)

入菩薩行論 20220110下 持明 仁增塔欽 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