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念修百字明(下)
《普賢上師言教》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念修百字明(下)
如是盡力觀修後,觀想變現為現喜剎土的一切器世界全部攝收於情世界五部金剛薩埵尊眾中,漸次化光融入己身,己與坐墊化光消於心間嗡ཨོཾ內融入,嗡ཨོཾ融入班雜བཛྲ,
班雜བཛྲ融入薩ས,薩ས融入埵ཏྭ,埵ཏྭ融入吽ཧཱུྃ字的夏傑,
夏傑融入小阿,小阿融入哈內,哈融入新月,新月融入明點,明點融入那達之間,漸次收攝,那達極細中盡力入定,最後那達如虛空中彩虹消逝般,如此於無緣離戲的境界中稍許放鬆而入定。之後任何念頭出現時,立即將一切情器世界皆明觀為金剛薩埵剎土,並念誦:
善根以此速疾吾
金剛勇識成就而
眾生一者亦無遺
彼之聖地願臻至
等迴向祈願文。意不散亂於他境,以及戒言語而修,極為重要。
續載:
假若禪定未有之
大海深沉巨石般
經劫修持無果報
復:
正確與否千倍差
禪定有無十萬差 如述
若摻雜庸俗無聊的閒談雜話而修咒,則所修持的咒語稱為不清淨念誦。如同在純金、白銀中僅摻雜少許的黃銅或一般的銅,也只能稱為非真金或偽銀。
大鄔堅尊云:
一年含糊修咒比
一月禁言猶較佳
如此修咒利德謂
現今時代有些經懺師亦是同樣,在大眾中念經、持咒時盡力禁語,乃極為重要。
摻雜庸俗綺語的念經、持咒等無有實義,尤其為亡靈作超度法事時,處於中陰身的亡者正遭受怖畏、恐懼及痛苦等窘迫,亡者會滿懷希望地來到上師與皈境的對象面前期盼得度,而處於中陰的亡者具有神通,能知他人心念,假如經懺師們不專注於念經持咒,或破犯戒律及誓言,或口說貪瞋之語、胡思亂想、妄念紛飛,中陰身的心識會對他們生起邪見或瞋心,結果以此之緣下墮惡趣,請此類經懺師作法事還不如不作的好。
尤其密宗金剛乘的所有儀軌,即所謂
生起次第明講語言宣
原本生起次第的要義必須要依靠詞句而觀想,但有些人對應觀想的生圓次第之道理或真理的禪定,絲毫不專注,僅著重儀軌裡優美悅耳的旋律,聲調抑揚地念誦著:「觀想、禪修、專注」等儀軌的詞句,但主要語言的精髓即是持咒,反而思惟頓時鬆弛下來,不再端身正坐,甚至開始抽起百惡之源的香煙,高談闊論,從高原聊到山谷,好似永遠有談論不完的俗世瑣事。與此同時,如同灌香腸般空數著念珠而虛耗時日。
到了黃昏,看一下太陽,口誦:「班雜布貝德貝」等而誦完中陰文武百尊儀軌,用力吹打法器發出巨響,如此除了僅存佛法的模樣以外,沒有正確的佛法,實為不妥。
此類佛事不如以清淨心、優善的思想念誦一遍《三蘊經》(《三聚經》)或《普賢行願品》還更好。
如是不清淨的修持及儀軌,看似依靠儀軌,卻將這些亡者引墮惡趣,這樣的經懺師為生者祝福修法也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更有壞處。
何況濫享信財,簡直就是吞食熾燃的鐵錘一般,因此無論是享用信財或亡財的上師或僧人,不應將注意力關注於肉塊的大小、奶渣子的厚薄與供養的好壞之上,而應對待那些正值關鍵時刻、極為痛苦、無依無怙、皈境永離的病人或亡者,發心饒益他們,發起菩提心即慈悲一如的菩提心而行事,用心念修自己所了知的生圓次第,且在心骨不二的情況下,不散亂地盡力修法。
若對生圓次第無法全然了知,亦應隨詞句憶念其涵義,至少亦應以慈悲心憐憫此等可憐的眾生,對三寶無偽的真理生起信心與深信,身語意三門專注精勤為受苦眾生修法。
若能於修誦儀軌時,念誦正確、清晰無誤、發心清淨,則依靠三寶皈依處的加持、因果不爽的正道及和菩提心的無量功德力等,必定能饒益病人或亡者,此乃無庸置疑。正所謂「助益他人淨己障」,可同時圓滿自他的福慧二資糧,更令與之結緣者置於解脫之道,因此我等應竭力精勤修成正法。
而現今有些眾所認為比較賢良且了知因果的上師與僧人,卻因畏懼享用信財、亡財的過患,對於病人或亡者等遭逢痛苦的眾生,即使僅是加持、迴向、祈願等佛事都不願做,則已斷絕慈悲、菩提心之根本。
又有些人過於自私,雖已到功德主家,在大眾行列中,功德主需要的經文不念,卻拿出自己經常念誦並且殘破不堪的法本,以不能間斷日常功課為藉口而裝模作樣地修誦。
為自己自私自利的功課而誦經持咒,卻特別認真謹慎,自以為能清淨自己的業障及享用信財的罪過,但在為功德主念誦的大眾行列中卻東張西望、胡言亂語、心思散亂,枉顧需救護的眾生亡者或活人的利益,如此已斷絕慈與悲一如的菩提心之根本,雖然他們後來也盡力懺悔與淨化享用信財的業障,但因自私自利之惡心,亦難以淨化享用信財的業障。
首先應依靠悲慈無別的菩提心,竭盡所知、竭盡所能、真心誠意精進修持生圓次第且不離饒益眾生的發心,則無論在自家或到他人家觀修生圓次第、念經、修咒,皆能絲毫無有差別,因此永離自私自利之思惟與唯行饒益眾生,此二者缺一不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