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入雄心菩薩行論》第三品受持菩提心竟成

圖片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入雄心菩薩行論》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講述 令他生喜 བདག་གིས་དི་རིང་སྐྱོབ་པ་ཐམས་ཅད་ཀྱི། 今日我於一切怙主之 སྤྱན་སྔར་འགྲོ་བ་བདེ་གཤེགས་ཉིད་དང་ནི། 現前有情變成佛果及 བར་དུ་བདེ་ལ་མགྲོན་དུ་བོས་ཟིན་གྱིས། 於此快樂勝處已邀請 ལྷ་དང་ལྷ་མིན་ལ་སོགས་དགའ་བར་གྱིས། 天界修羅眾等皆喜樂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受持菩提心竟成 「今日我於一切怙主之,現前有情變成佛果及,於此快樂勝處已邀請」,今日宴邀天下一切有情,而宴請他們享用的菜色是什麼呢?即是享受人界、天界的果位以及最後究竟的佛果。 由誰來邀請賓客的呢?由發起菩提心的發願者、受持菩提心的願力者來邀請賓客。受邀的賓客是誰呢?一切的有情。如何宴客呢?宴客時,一切覺悟者、伏德越以及淨入雄心的菩薩,即一切佛菩薩皆當作證人。而後發願者受持菩薩戒,賓客即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有情。 如前述般,宴客以後,讓一切眾生在成佛之前,享受天界、人界的果位,每天增加福德資糧,每天都聽聞、思考、修持佛法,再增加許多解脫的勝德。 「天界修羅眾等皆喜樂」,讓眾生在尚未證悟大菩提佛果之前,享受天界、人界的一切快樂、受用,善神皆喜悅地保護這一切。 修行人在菩薩的現前受持菩提戒,所以發菩提心的菩薩們的行持即是讓一切眾生在成佛之前享受快樂,最後獲得究竟佛陀的果位。因為發菩提心的願力極大,因此善神會喜悅地保護發願者。由於這些善神非常喜悅、快樂、隨喜,於是也獲得發願者受菩提心戒、行持菩提心的一切功德,並且增加很多福德與善根的力量。 遍虛空、盡法界的一切有情都得到人界的快樂、天界的享受,而後每天增長修行成道上的境界,如此發願讓發願者的菩提修行道路圓滿成立,所以阿修羅等都不會嫉妒,都非常歡喜自在。所有的善神、所有的力量者都非常喜悅,並且歡喜地保護這發願者。 《入菩薩行論》第三品主要闡述持握菩提心,若要持握菩...

《入雄心菩薩行論》利益眾生的意思

圖片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入雄心菩薩行論》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講述 持明慧露 菩提心和平常的心完全是不一樣,因為平常的心是以自己或與自己相關的為主,而菩提心則截然不同,當發起菩提心時,心裡所著想的盡是所有的眾生。 以佛教的觀念而言,所有的眾生不僅是人類而已,所需要幫助的對象也包括一切有形和無形的眾生。 為何稱為有形眾生呢?有形體的眾生是指我們眼睛看得到、所有可以感覺到的眾生,包含海洋裡的畜生道及所有人類等,粗部感覺得到的眾生即稱為有形眾生。無形的眾生如地獄道、餓鬼道的眾生以及天界、龍族等,目前眼睛所看不到的眾生。 無論有形或無形眾生都是需要幫助的對象,不是只侷限在人的範圍。可是有人卻認為其他眾生不是幫助的對象,甚至也可以將眾生吃進肚子裡,但是佛教並沒有這樣的說詞與主張。 釋迦如來教導我們,發起菩提心是平等地照顧所有的眾生,並應以平等心來利益眾生、幫助眾生。平等的意思是不分人或其他眾生,因為受持菩提心時,一切諸佛如來皆在自己的心中現前,尤其是在傳授菩提心戒的善知識現前,自己已經承諾要利益眾生。 利益眾生的意思是,當知曉眾生快樂的因時,要將快樂的因送給眾生;再者,知曉眾生快樂的果時,則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將快樂的果送給眾生。 總之,具有菩提心時,每天都會開心自在,臉上自然會展現笑容,因此菩提心是非常究竟圓滿的,而且是世出世間裡最大吉大利的好事。 要如何練習菩提心呢?方法就是自我希求少一點,給予眾生所需要的多一點,用這樣的心態來練習。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入雄心菩薩行論》業及煩惱都是由心所創造

圖片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入雄心菩薩行論》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講述 འགྲོ་བའི་མགྲོན་པོ་སྲིད་པའི་ལམ་རྒྱུ་ཞིང༑ 輪迴旅客能顯道漂泊 བདེ་བའི་ལོངས་སྤྱོད་སྤྱད་པར་འདོད་པ་ལ། 歡樂以及富裕享擁則 འདི་ནི་བདེ་བའི་མཆོག་ཏུ་ཉེར་གནས་ཏེ། 此為快樂珍貴裡即此 སེམས་ཅན་མགྲོན་ཆེན་ཚིམ་པར་བྱེད་པ་ཡིན། 有情賓客悉皆飽足矣 「輪迴旅客能顯道漂泊」,無量無邊的眾生一直在六道輪迴裡漂泊,因為一切業及煩惱都是由心所創造的,因此六道輪迴裡所有的旅客在能顯輪迴的道路上不停地漂泊著,無論是在最高點的無色界或最低點的金剛地獄之間流浪行走,全都是由於心中有無明而痛苦。 為了一切痛苦的有情而發起菩提心,要讓眾生具足快樂和快樂的因,但是六道輪迴裡的一切眾生幾乎都是苦多而樂少,因為這是一個有漏的世界、幻想的世界、業及煩惱投射而展現出來的世界,所以想要獲得快樂並不容易。由於眾生苦的部分多,於是非常需要快樂的富有、快樂的享受。 「歡樂以及富裕享擁則」,發起菩提心的利德與發起菩提心的力量,讓眾生獲得現世的「利」以及永久的「樂」。「利」是現世的平安、長壽、健康、順利、財富等,「樂」則是讓眾生得到永久的樂。永久的「樂」是什麼呢?就是究竟成佛,將十力具足佛的果位、慈悲智慧圓滿佛的果位、證悟廣大無窮空性佛的果位都賜予一切有情眾生,這樣發起菩提心,讓眾生皆獲得現世的「利」和究竟的「樂」。 因為菩薩具足菩提心而獲得長生無死的境界,並且修成忍辱與慈悲、明悟空性,因此獲得究竟珍貴的快樂,於是菩薩能在永久珍貴的「樂」當中度化一切有情。 由於菩薩的心中盛開無死長生、究竟正法的力量,所以實際上菩薩是非常自在的。可是為了長期的旅客,即一直在輪迴裡輪轉的眾生,從古至今菩薩從未停止過幫助長期在輪迴裡輪轉且不停更換身體的旅客。 菩薩如同在蓮花湖中嬉戲的天鵝般非常歡喜自在,以四無量心及六度波羅蜜的深度智慧來度化無邊的有情,但是為什麼菩薩有如此廣大無窮的發心呢?原因即是具足菩提心。菩薩在成...

《入雄心菩薩行論》所知障又是什麼呢

圖片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入雄心菩薩行論》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講述(下) འགྲོ་བའི་ཉོན་མོངས་གདུང་སེལ་བའི། ། 熾燒煩惱淨化之 སེམས་ཀྱི་ཟླ་བ་ཤར་བ་ཡིན། ། 心中明月即展現 འགྲོ་བའི་མེ་ཤེས་རབ་རིབ་དག ། 有情無明之昏晦 དཔྱིས་འབྱིན་ཉི་མ་ཆེན་པོ་ཡིན། ། 全然根除之燦陽 དམ་ཆོས་འོ་མ་བསྲུབས་པ་ལས། ། 攪拌佛法之牛奶 མར་གྱི་ཉིང་ཁུ་བྱུང་བ་ཡིན། ། 酥酪精髓亦即此 所知障又是什麼呢?沒有證達三輪體空就是所知障。沒有三輪體空是什麼呢?以布施而言,當布施者、布施的物品、布施的對象三者不是皆空,都以永恆堅定的樣子存在,就是沒有了悟、證達三輪體空,而沒有悟達三輪體空就是所知障。 為什麼是所知障?因為自己執著有一個布施者的存在,這樣就已經有了一個執著的點,或是執著於布施的對象,認為布施的對境真正的存在、永恆的存在、堅定的存在,如此認定的妄念來卡住自己。 當執著於布施的對境時,則在心情上、思想上、思路上卡住以後,了悟不了其他部分。在一個部分上卡住而無法通透,同時也無法通透一切諸法。 意思是,心卡住或安置在一件事情上,這就是所知障本來的功能,因此同時無法通透其他諸法。當無法通透其他諸法時,在一個法上執著,在一個點上繞、心情上繞,這就是所知障。 若是同時都看得通透、明悟一切諸法,這就是已經遠離所知障的狀態。想要展現這種狀態,就一定要三輪體空、諸法皆空。 但口中說說就能了悟空性嗎?不是的,是要經過非常仔細地聞思修來積聚福慧資糧,以及力量廣大無窮的善知識修行者的教導,再加上自己具足信心、認真盡力、精進等,才能在空性方面有些許的領悟。 當說了空性以後,就知道空性,這是不可能的。如同在畫紙上畫出太陽一樣,雖然知道是太陽,但是沒有太陽的功能,真正的太陽還在虛空之中,所以口中說的空性並不是真正的空性,如同畫紙上的太陽一般。 重點是,想要淨化一切有情的煩惱障礙,必須要發起菩提心。若能發起如同清涼月亮般的菩提心,則能淨化煩惱障所...

《入雄心菩薩行論》都要依靠菩提心

圖片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入雄心菩薩行論》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講述(上) འགྲོ་བའི་ཉོན་མོངས་གདུང་སེལ་བའི། ། 熾燒煩惱淨化之 སེམས་ཀྱི་ཟླ་བ་ཤར་བ་ཡིན། ། 心中明月即展現 འགྲོ་བའི་མེ་ཤེས་རབ་རིབ་དག ། 有情無明之昏晦 དཔྱིས་འབྱིན་ཉི་མ་ཆེན་པོ་ཡིན། ། 全然根除之燦陽 དམ་ཆོས་འོ་མ་བསྲུབས་པ་ལས། ། 攪拌佛法之牛奶 མར་གྱི་ཉིང་ཁུ་བྱུང་བ་ཡིན། ། 酥酪精髓亦即此 先前已講述過,由於行持十善業等福德相關的善根,因此獲得人天的果位。聲聞、獨覺則是依靠出離心、菩提心而獲得阿羅漢的果位。將福德相關的修行者、聲聞獨覺的修行者都安置在大乘菩薩的修行道路上,具足菩薩的發心、動機來修持大乘法門,而後達成十地五道的境界,都要依靠菩提心。 「熾燒煩惱淨化之,心中明月即展現」,無量無邊眾生的自相續、心相續解脫不了、成佛不了的原因,主要是貪瞋痴等煩惱的障礙。如果想要淨化煩惱的障礙,菩提心則如同黑夜中的月亮一樣,當虛空中的月光照亮時,則能淨化地面上的黑暗。若是具足菩提心,則能以雄心菩提心的力量來淨化如黑暗般的一切煩惱障礙。 煩惱的障礙也稱為煩惱障,它如同熱鐵上燃燒的火、沙漠中的高溫一般。當月亮展現出來時,就會降低溫度,因此在炎熱的天氣裡,夜晚有月亮展現出來,就會感覺非常清涼。 同樣的,因煩惱障燃燒而窘迫的眾生具足菩提心以後,則能淨化一切煩惱障礙,所以心中展現的菩提心就如同最好降低煩惱溫度的月亮一般。 什麼是煩惱障呢?即三毒、五毒等妄念思想就是煩惱障,例如被慳吝、貪心控制住自己的心情,這就是煩惱障。六度波羅蜜多當中布施的障礙是慳吝,這也是煩惱障。無法忍辱而生起瞋恨心,這也是煩惱障。可見無法持戒嚴謹、亂來的邪行等,與六度的行持相反的障礙全都是煩惱障,而遠離煩惱障的方法就是菩提心。 如前所述的比喻一樣,猶如月亮展現時,熱鐵燃燒的地面就會立即清涼一般,若要降低、淨化一切煩惱障,就需要菩提心,所以菩提心就如同心中的月亮。而煩惱障會障礙什麼...

《入雄心菩薩行論》所謂的輪迴

圖片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入雄心菩薩行論》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講述 持明慧露 所謂的輪迴是心裡永遠不停的執著。貪婪如同滾石一樣,永不停歇;瞋恨猶如燃燒的火一樣,永不熄滅;愚痴的心態則如黑暗一般,永遠沒有光明與甦醒,眾生就是一直受到貪、瞋、痴三毒的窘迫,才會不斷地輪迴。 這種人生無論日夜都沒有真正的開心,有的只是幻覺的開心而已。如同吸毒的人一樣,吸毒以後,在幻覺之中感到開心的樣子,但事實上從來沒有開心過,仍處於痛苦之中。 而凡夫眾生是貪、瞋、痴窘迫的思想形態者,看起來是一副很享樂自在的樣子,但事實上卻沒有任何真正的開心。 我們學佛要學什麼呢?學佛要做到聽聞、思考、修持佛法,學佛不是一種儀式、外在的表現或拜拜,學佛就是要增長真正的智慧。 增長真正智慧的源頭就是要認真地聽聞、思考、修持佛法,依靠善知識好好地學習,方能增長智慧。當有了智慧以後,自然就會有慈悲。 例如一個家族的管家有增長智慧的話,家族的成員多少也會增長智慧,不用說增長空性境界的智慧,只要多多少少有增長凡夫眾生看透器世界與情世界真相的智慧,這位管家便會開心起來。當開心之時,管家看到沒有智慧之人,自然會生起慈悲心。 若能練習智慧、慈悲的話,則能降低凡夫世界裡的貪心、瞋心與痴心。當降低貪、瞋、痴的時候,這就是神通、證悟與成就,多少也算是了悟空性。 有人說我要空性、我喜歡空性、我要了悟空性,一直不停地想、不停地說。如果想要了悟空性的話,需要聽聞、思考、修持佛法等,這樣才能真正增長智慧的資糧,才會了悟空性。猶如想要持續燒火一樣,如果沒有木材,火自然會熄滅。 若要了悟空性的話,首先要有福德資糧,尤其是身口意的善根,自己的心相續、身相續最乾淨的善根。自己先俱備最乾淨的、最好的念頭以後,方能有機會獲得究竟的智慧,也才有機會展現出圓滿的空性。 不要一直用一個說詞來催眠自己,不斷說著我喜歡空性、我要證悟空性的境界,這是一種黑暗遍照的修持,並不是很好。 總之,空性是依靠禪坐的力量、修持的力量、訣竅的力量而自然於心中展現出來。當空性的境界展現時,能讓三惡道永遠消失在空性之中。這一切都要依...

《入雄心菩薩行論》能顯是輪迴的另一種名詞

圖片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ད་པ་ལ་འཇུག་པ། 《入雄心菩薩行論》 བྱང་ཆུབ་ཀྱི་སེམས་ཡོངས་སུ་གཟུང་བ་སྟེ་ལེའུ་གསུམ་པའོ།།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講述 སྲིད་ལམ་འཁྱམ་ཞིང་དུབ་པ་ཡི། ། 漏浪漂苦熱惱之 འགྲོ་བའི་ངལ་སོ་ལྗོན་ཤིང་ཡིན། ། 趨赴休憩蔭樹此 འགྲོ་བ་ཐམས་ཅད་ངན་འགྲོ་ལས། ། 有情悉於三惡道 སྒྲོལ་བར་བྱེད་པའི་སྤྱི་སྟེགས་ཡིན། ། 救脫台階亦即此 能顯是輪迴的另一種名詞,為什麼稱為「能顯」呢?一切都能顯現的意思。我曾經說過,這個輪迴世界裡什麼都有,所以能顯的世界什麼都有、什麼都好。 若能練習佛法的心態與行持的話,則一切都好,因為以修行人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並沒有什麼不好,一切都是可以消化得了,所以一切都好。 六道眾生長期在能顯輪迴的世界裡流浪,遭受各種窘迫、嚴重的痛苦,永久處在這樣的痛苦中。以人類而言,一直不停地受到三苦、八苦的窘迫與痛苦。 「漏浪漂苦熱惱之,趨赴休憩蔭樹此」,如果眾生想要遠離痛苦的話,則要停止三界的苦海。若是想要停止三界苦海,需要聲聞、獨覺修行法道的寂靜涅槃。聲聞、獨覺寂靜涅槃的法道是以出離心為主,也是了悟「人無我」境界的方道,可以讓長期痛苦的眾生在聲聞、獨覺阿羅漢的寂靜涅槃果位上暫時休息。 猶如在酷熱的天氣爬山,會感覺到全身非常悶熱,這時你可以坐在樹蔭下,舒服地乘涼休息般。在輪迴的世界裡,由於眾生遭受各種窘迫、痛苦,當貪心、瞋心、痴心、嫉妒、傲慢等五毒燃燒時,感受到煩惱極熱的溫度,此時學習聲聞、獨覺的法門與法道,就如同在陽光照不到的清涼樹蔭下休憩一樣。如此會展現出聲聞、獨覺的修習方道,事實上也會因此展現出菩提心。 因為聲聞、獨覺的修行法道也如同菩薩乘一樣,雖然其本身沒有修學過廣闊的菩提心,可是在聲聞、獨覺的修行法道裡,慈悲與菩提心的成分也占了很多,如此方能停止三界的輪迴苦海,了悟「人無我」而得證究竟的阿羅漢果位。 因為要讓窘迫痛苦的三界有情猶如在樹蔭下休息一樣,所以也要教導聲聞、獨覺的修行源頭,即出離心。而出離心的源頭也有菩提心,如此凡夫眾生才能有機會變成中根器者的果位。 「有情悉於三惡...